95年猪五行属什么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历史渊源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且已把生、克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那么,什么是五行,历史上又是如何诠释“五行”的呢?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樯。润下作威,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着物质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又,五行(音杭 hang),五排、五列。《素问·气穴论》:“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素问·气府论》:“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

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

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二是阳消阴长状态;三是重阳极限状态;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五是阴阳平衡状态。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之中,在整个阴阳运动变化中,阴阳平衡状态也有两处,一年四季变化中的春分和秋分是生活中最直接的例子。古人为了更加简洁明晰的表达阴阳,便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五种不同存在状态,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静态的。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此一语道破天机也。五行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产物,阴阳才是五行变化的原动力。

五行和阴阳本质有二:

一、五行是阴阳的不同的组合状态;

二、五行是阴阳交互运动的不同阶段。

如果把太极图阴阳S曲线比作波浪运动,那么五行是阴阳波浪运动的不同波段。太极图恰好说明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五行和阴阳的关系

水、木、火、土、金。

太阴极限状态、阴消阳长状态、太阳极限状态、阴阳平衡状态、阳消阴长状态。

理论基础与真实本质

1、五行的理论基础

古代的人们创造了五行,在几千年的实践运用中也证明了五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至于古代的人们是在什么理论基础上,用什么的方法和原理来创造出五行,一直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理解的重点问题,当人们怀着解惑的心态翻阅古今的典藉,试图找到产生五行来源的原委时,得到的只有失望,虽然现在人们对五行的成因有诸多的解释,遗憾的是没有人能明确地说出创造五行的原始依据、过程、和原理,而最大的遗憾则是古代那些创造五行的先辈们,没有将五行的产生原理和创造过程流传下来,让后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千年也搞不明。

五行这一套性质标准与关系定律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呢?虽然肯定五行首先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但将这个由实践的认识提高为普遍性的理论,就必然有一个相适应的基础方法,有一套可靠的现实依据,有一个顺应自然的发生过程,简单一点说,是它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基础,再在这个理性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创新而创造出来。

创造五行的理性基础是什么呢?从《出生时间与命运》中已经说过,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产生,那么五行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事物形态,它产生来源也不会例外,也必然由阴阳为基本材料生成。否则的话,阴阳理论就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阴阳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在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摸索中,可以发现有一套相关的理论能够为人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它就是《易经》中的八卦。稍微读过《周易》,或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的人,对八卦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八个经卦,可以构成六十四个复卦,按照出生时间与命运一书的解释,八个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从八卦中看到,离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位于正北方,震为雷位于正东方,兑为泽位于正西方,在这几个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木位于东方,金位于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虽然八卦的性质属性是以五行的性质属性为标准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在充分地说明了八卦的性质和五行的性质有了一种和谐的溶合,特点是八卦中的离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为一物,五行与八卦中的水与火两项基本物质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绝对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必然性的关系。

人们已经知道,八卦是由阴阳产生,阴的性质为黑暗寒冷,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水,阳的性质为明亮炎热,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火,阴与阳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应该注意到,八卦是由阴阳为原始材料生成,这就是说,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种性质事物,全部都由水与火两种性质为基础,再经过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注意到这个生化来源后,可以看到,阴阳的水与火,和五行中的水与火,和八卦中的水与火,同属于一样的物质,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五行的产生来源,必定来自于阴阳,阴阳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体,同样也是生化五行的母体。

是阴阳生化出五行吗?在最早系统性地解说五行的《洪范》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过阴阳,没有提及过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或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既没有表示过,也没有暗示过五行的来源出自于阴阳。甚至在《周易》中,也没有发现阴阳与五行有什么必然性的直接生化关系。人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发现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的事,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从阴阳一词最早出现的时代,从五行最早出现的时代。没有什么确实的记载证明两者有着必然的生化关系,能够证明阴阳生化出五行的唯一条件,只有阴阳是生化宇宙一切事物的基础材料这一条依据,单凭这一点,还不能能够证明五行来源于阴阳。

应该注意到,八卦中的不同性质,是以四象为基础,在每一象上再另加一阴或一阳而生成,而四象则由阴阳相互变化而产生。为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四个标定点,四象有东、南、西、北的分属,少阳归属东方,形象为青龙,性质为木;太阳归属南方,形象为朱雀,性质为火;少阴归属西方,形象为白虎,性质为金;太阴归属北方,形象为玄武,性质为水;如果将四象与五行相比较,就会发现双方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五行木归东方,火归南方,金归西方,水归北方,土归中央,四象只比五行少了一个中央方位。

从四象与五行有这么多相同的情况来分析,如果五行以阴阳为基础来源而产生的话,显然是有一定根据的。

2、五行的真实本质

如果要清楚地认识五行的真实本质,必须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找寻。我在《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指出,阴阳变化规律有一个规范性的程序化过程,共分为阴消阳长、重阳必阴、阳消阴长、重阴必阳四个步骤,在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阴阳相互消长;二是阴阳相互转化。同时也指出,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都为一个量变过程,特点是双方的量变可以引发整体的质变;重阳必阴和重阴必阳都同为一个质变过程,特点是双方的质变转换会引发双方量变趋势的改变;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中,于是就存在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标定作用的坐标点,它们分别为两个阴阳平衡点和两个阴阳极限点,两个阴阳平衡点都显示为双方在量上的对等均衡,两个阴阳极限点都显示双方在量上发展的最大极限。

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两个平衡点和两个极限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可以标定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坐标系统,将四个标定点用拟物化来表达,从便成为了四象产生来源。那么,阴阳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到,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二是阳消阴长状态;三是重阳极限状态;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五是阴阳平衡状态。这五种状态就是五行的真实本质。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之中,这说明在整个阴阳运动变化中,阴阳平衡状态也有两处,为什么在四象中要将两个平衡点分开来用,而在五行中却要将两个平衡状态合二为一?原因并不复杂,在四象坐标中,两个阴阳平衡点的状态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平衡点前面与后面的变化,作为一个坐标中的标定点,平衡点在坐标中起到的是界定作用,但在五行中,两个平衡点显示的状态都相同,但这个平衡状态不起什么标定作用,只是作为一种性质状态,所以两者可以合并为一。

四象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找出具有特别标定意义的点组成的可以标示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坐标,五行则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对运动变化产生的不同状态以性质为主体作出的分类。

五行以其本质在告诉人们,五行体现的是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建立在阴阳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个基础上的全面性扩展细分,并且突出性地表达出五种不同状态的各自特征和特性,人们创造五行,只是根据阴阳变化规律中的五种不同状态,各自作出一个明确性的性质表达。

阴阳只是一个形象,一个“对立统一”的具体形象,它没有具体性的指定事物,是一种泛指的,具有广义性功能的大众化公众形象,阴与阳这两条统管一切事物的纲领也只是有特定的性质,而没有特定的事物。五行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产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五种不同量变状态,由此可知,从阴阳的运动变化而产生出来的五行,也不是具体性的指定事物,而是五种特定性质的运动状态,只能具有特定性质内容的抽象性广泛意义,为一种理性的性质表达。

古代的人们将阴阳变化规律过程中的五种不同量变状态称为“五行”,其意是表示这五种状态中的每一种状态,都具有特定的广泛性意义表达,都代表着一个行列系统的相关性质,五行其实是五个行列系统状态的简称。

古代的人们可能觉得,以阴消阳长状态、重阳极限状态、阳消阴长状态、重阴极限状态、阴阳平衡状态用为日常的表达方式,在实践运用颇有点复杂,不够简洁,而最大的缺点是不容易在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群中推广,人们创造五行,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原理,让人们掌握这些知识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太过复杂的理论原理,不容易为低知识的人所掌握,于是人们也象创造阴阳一样,采用了一种模拟化的形象表达方法,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五种状态以鲜明的具体性形象作出简洁的替代。

人们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

将阴阳运动变化产生的五种状态进行了形象化的的处理后,大大地方便了记忆,以这些日常见闻的物质形态为形象,有这样的最大好处,在实践的运用中,只要记住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明白了它们只是一个个表面上外在性的形象化代表物,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掌握了统管一切事物的五个行列的性质特点,可以轻松地掌握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五种不同状态的具体性质,明白到金的真实本质为阳消阴长状态,木的真实本质为阴消阳长状态,水的真实本质为重阴极限状态,火的真实本质为重阳极限状态,土的真实本质为阴阳平衡状态。

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五行为五种性质状态的实质逐渐被人们淡化,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则被人们误当为五行的本质,所以一说到五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就是在说金、木、水、火、土。

3、五行性质的属性范畴

金、木、水、火、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五种不同量变的存在状态,从阴阳是生化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材料这个认识出发,宇宙中多姿多彩的所有事物形式,都是不同量变状态的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在不同的阴阳量变对比中,自然会产生出不同的事物形态和运动状态,由于阴阳相互作用中的变化状态只有五种,从本质上说,宇宙中一切事物必然是阴阳五种变化状态的产物,从这个认识基础上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必然性地在五行体系中有一个具体性的固定性质,而且这个性质是绝对不变的,比如人、动物、植物、矿物,它们由不同的阴阳状态所产生,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但从现象来说,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地处于静止状态,静止是暂时现象,运动是永远的本质,在不停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事物所处的状态也会不停地发生变化,因此,一件具体性事物的五行属性,可以跟随时间、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相应发生改变,比如草木的性质属于木,当它发生燃烧时,就变为火;一件物体位于东方时,其性质定为木,当它转移到南方后,其性质则定为火;一个人的性格处暴燥时,属于火,当处于柔弱时,则属于水;从运动观点上看,事物的五行性质有一个相对性变化,由于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由阴阳量变产生,所以事物发生的变化状态,也必然只有五种,绝对不会多,也绝对不会少。

从不变与可变的原因中认识到,事物的五行性质有一个绝对性和一个相对性,绝对性是指事物由整体内阴阳量变对比形成的不可改变的固定状态,也是事物的基本形态,相对性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这个表现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性作用反映。

现实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事物在不断地发生,虽然以阴阳的运动变化原理,一切事物都必然归属于五行,但如果仅仅以简单的五种状态,就将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宇宙万事万物包容在一起,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化?

必须看到,五行虽然只是五种状态,但每一种状态都包含着一个由无数相同或类似状态的事物组成的范畴,比如阴消阳长状态,它可以分为两种上不同形式的阴消阳长,一为在以阴大于阳状态下的阴消阳长,二为阳大于阴状态下的阴消阳长,前者为阴消阳长过程中的前一阶段,后者为阴消阳长过程中的后一阶段,再深入地看,阴消阳长有着无数个不同的力量对比,形成一条双方力量相互在不断消长的比例过程。

比如重阳极限状态,它的标准形式为火,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发现到,同是火,由于产生的基础来源不同,在温度上就有不同的表示,少量的物质燃烧可能只有几百度,大量的物质快速燃烧可能有几千度,这说明,重阳极限状态可以由不同的极限量而形成一个变化系列。

又比如阴阳平衡状态,它可以分成为量的平衡与质的平衡,在质上的平衡可以表现为量上的不平衡,在量上的平衡可以表现为质上的不平衡,而由不同等量阴阳平衡形成状态,就可以形成一个量化系列,一幅《太极图》明显体现的就是量上的平衡和质上的不平衡,另外又体现为相反性质在等量上的制约平衡。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还有一项重要的规律过程在证明五行完全能够将所有事物包藏在内,而不会被遗漏,由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服从大自然中不可抗拒的生死规律的摆布,都必然性地共同走上一条从发生到兴旺,从兴旺到衰落,再从衰落到消亡的道路,我在《阴阳的产生来源》中已经解释过,这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本质,其实就是阴阳运动变化规律在事物中的具体性体现,如果将这条自然规律进行详细分解,也必然会分解出五种不同的状态,当所有事物在沿着生与死这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发生运动变化时,其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只会出现五种状态,事物的性质变化也只能在五行的性质之中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行中的每一种状态,都包含着一个行列化的相同性或类似性的范畴,于是简单的每一种状态都变成了一个具有集成化性质的状态,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就成为了具有集成化的简洁性形象

五行总论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行。

中医五行生克图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赤裸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金:白色,位置:西

木:青色,位置:东

水:黑色,位置:北

火:赤色,位置:南

土:黄色,位置:中

八卦推导五行

五行生克图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迷信,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大自然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

顺生逆克

顺生逆克,这个定理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证明,那么推理是怎么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诀就是举一反三,对人类与自然观察仔细。在中医里,气顺则百病除,气逆则百病生,当然顺生逆克,其实犯了循环论证。春夏秋冬,自然之顺序也,1234,数之顺序也,顺则符合自然规律,故顺生,违反自然规律则亡,故逆克,说出来道理很简单,故古人云:大道至简。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气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气之流动也,自然之规律也,不可违反也,违反则自取灭亡。这里也应该看得懂。顺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阳气渐旺上升,由秋而冬,阴气渐旺下降。阳主升,阴主降,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证明。升降是符合阴阳学说的,升为阳,降为阴,故阳上阴下,引申一点,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说连男阳女阴都不晓得,那么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对,哎,又犯了形式主义了,阴阳是二气,不是形式,气之流动,变化莫测,唯有轨迹可寻,阴阳有这么简单就对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两种形式而已,形式多着呢,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就是阴阳家,古代的性保健专家,一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性保健专家,而且知识那么丰富,无所不包,中国人的性生活质量却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也不是说变就变,而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好理解,因为火为太阳,变成的是阴之始,但接下来的金是少阴,不是阴之始,由阴之始到少阴,肯定有个过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阳变阴,阳主生,而阴主亡,阳主进,阴主退,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样的道理。这些在中医里都是很基础的部分,中医辨五行,就是辩五气,辩五气,远远比这里讲的复杂高深,毕竟那是一门学问,这里只是告诉你五行就是五气,推理五行就是辨识五气的流动轨迹。

五行与太极

金为阴(克火之阳柔、合土之阳刚),水、木为阳(生水之阳刚、补木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阴(克土之阳柔、合金之阳刚),木、火为阳(生木之阳刚、补火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阴(克金之阳柔、合水之阳刚),火、土为阳(生火之阳刚、补土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阴(克水之阳柔、合木之阳刚),土、金为阳(生土之阳刚、补金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阴(克木之阳柔、合火之阳刚),金、水为阳(生金之阳刚、补水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综合而论,各场合为人之道,也尽赘述其中。如果将其中的各潜在制约因素和变化规律延伸到心理领域,则内容会非常深刻而有社会实用价值。唯注意需要在严谨的推理和观察归纳基础上的拓展心理领域的学术知识,且一定要与12星相、12生肖、以及网络流行常见的几元答案心理测试题区分开来,前者目的是为了无限拓展而去细分出确切心理知识,而后者则是为了方便区分人群为目的,简单从形式主义上简单作的算命类推论。

属性及归类

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与四季(五行旺相休困)

1、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

2、夏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

3、秋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

4、冬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休。

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现实映像

概述

金原则: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知识: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善良: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真诚:基于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与儒学

偶感而发,五行对应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伟大!请各位认真思考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之后,相信各位会有很幸福的人生。

五行与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所以都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实是买“金、木”,不买“水、火”。这是因为“水、火”无形,“金、木”有形。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时( 秋春冬夏长夏)、五行与时辰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代表中方,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五行特性

第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物象归类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甘、酸、苦、辛、咸。

五方:南、东、中方,西、北。

五色:赤、青、黄、白、黑。

生克关系

概述

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

金克木(物理上很容易理解,简单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克土,土克水(这里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克火,火克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科院曾邦哲从数学拓扑几何学或图论的角度认为五行的联接方式正好等价于金刚石晶体化学键连接模型(结构论),称之为超稳态结构模型。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阴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中医五行

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发生纵的联系: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黄色多属脾湿,白色多属肺寒,黑色多属肾虚。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而五行之中,火的攻击最强悍,水的缓和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

95年猪五行属什么



上一篇 2023-09-05 19:49:35
下一篇 2023-09-06 05:21: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