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阅读答案(老师的旧书阅读答案)

今天给各位分享旧书阅读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师的旧书阅读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旧书 阅读答案
  • 2、旧书阅读每段讲了什么
  • 3、关于孙道荣的《旧书》阅读题的答案
  • 4、谈读书两篇阅读答案
  • 5、旧书-短文阅读
  • 6、《记旧本韩王后修》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旧书 阅读答案

1.内容上:写出旧书店的偏僻和留在作者记忆中的模样,写出旧书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现作者对那家旧书店的怀念。

 结构上:①写它的位置偏僻与上文作者的担心相呼应;②引出下文对另一家旧书店的叙述并和它的短寿作对比。③为下文写旧书作铺垫。

2.①旧书能够使人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

 ②旧书常常记录着一些令人无法释读的往事。

 ③旧书的“老”(岁月)能喂养人灵魂,赐予人温情。

 ④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

3.①生活在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在同一本旧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

 ②这生命的印痕连同书中的智慧共成为旧书的营养,被不同的生命吸收。

4.①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

 ②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

 ③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

 ④对旧书价值的肯定;

 ⑤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

 ⑥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史的事物的关注。


旧书阅读每段讲了什么

旧书阅读每段讲了什么。

①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

②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

③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

④对旧书价值的肯定;

⑤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

⑥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史的事物的关注。

关于孙道荣的《旧书》阅读题的答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答:以为收旧报纸的老太太把收来的好几百本旧书,捐赠给学校或村图书馆

2、赏析加点字

这么多年来……穿梭在办公楼里(加点字:穿梭)

答:动作描写,写出了老太太经常出现在办公楼中收报纸,体现老太太的勤劳

3、第⑦段中说:“她讪讪地笑笑,没有回答。”写心理活动

答:哎呀!他们都误会我了,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他们最终会理解我的。

4、“一丝羞愧”、“独有的香气”具体内容

答:一丝羞愧:自己误解了这位老太太,还曾认为她很小气,其实是自己不如他高尚

独有的香气:老太太虽然贫穷,却把收购的旧书,捐赠给学校或村图书馆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谈读书两篇阅读答案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谈读书 阅读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读书篇一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 文化 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 经验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2024年4月《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2.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C.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 方法 ,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参考答案:

4.C(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5.B(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6.D(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干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谈读书篇二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作文 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 射箭 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黑的 句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直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

3.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4.比喻论证;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谈读书两篇阅读答案相关 文章 :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谈读书》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题目精选范文

★ 《论伟大》林语堂阅读答案

★ 钱谷融先生的为人与为文阅读答案

旧书-短文阅读

三更无眠书当枕,一朝醒来梦无痕。旧梦一去生新恨,缣缃黯淡书蒙尘:"蠹鱼昼寝作旧宅,素蟫夜宴到新晨。可堪香销芳骨折,应是情绝累故人。几经寒暑肌色衰,往昔红颜不复存。自叹自怜还自怨,凄凄自语到黄昏:我知歌哭皆百态,自知此生在红尘"。"佳人秋士莫嗟叹,壮怀遂志本无门。

黄金台上魏莹死,望夷宫前徒逡巡。列侯将相轻千金,满朝朱紫尽王孙。纵然明日有万劫,此恨难消与谁说?""一误流光悔后迟,半生青春便永诀。而今四月芳菲歇,只余子规空啼血:青春苒苒芳草茵,紫陌纷纷杏花雪。可怜东风唤不回,梦断故国旧山岳。帝城歌舞春色深,君臣欢娱醉日月。

今日境遇竟如此,前世红尘何难越。烛影摇红光破碎,孤枕独眠双泪绝。愁肠百转不得结,虫噬鼠啮肝胆裂"。"平生非无沧海志,岂能空被尘埃没。长空白云向天拍,问君岂是容颜改?我今为君歌一曲,麒麟一夜呼天籁:美人黄卷今非在,豪杰埋骨凤凰台。白云苍狗复白云,沧海桑田复沧海。斯既帝秦五刑具,却道天子重英才。宁戚饭牛歌《下里》,不能逐兔至上蔡。貂裘角弓生尘埃,欲骑青牛真可哀。茫茫黄沙秦关道,漠漠白云汉边塞。隐者行处没苍苔,何人高吟归去来?""古来兴亡皆如此,如今方知伤我怀:秦淮灯影何茫然,汉水归舟只影单。

梦沉书远鸿声断,绿浓红稀莺语缓。蓬莱无处觅蓬莱,关山难越越关山。遥夜举杯清酒暖,日暮倚楼翠袖寒。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发今又还;当时年少春衫薄,如今鬓白心已远。看惯世间人悲欢,卷听川上水潺湲。山花烂漫清梦残,回首夕阳望乡关。盛宴归去人尽散,欲往东岳行路难。然则莫道桑榆晚,少年不可等闲看"。

学得古人句,铅华满面,不得要旨。书旧,尤需怜惜。智慧难得。"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青灯易灭,黄卷难销。愿与爱书者共勉。

《记旧本韩王后修》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 ,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 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乞李氏以归。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参考答案:

11 【C】解析:C.“怪”应为“奇怪”之意。

12. 【D】解析:例句“之”的用法应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A项“之”为代词,指“故书”。 B项“之”为结构助词,意思为“的”。C项“之”为指示代词,意思为“这”。

13.

【C】解析:A项“斯文”,文中指“这些文章”,指韩愈的文章;今义指“文化或文人”。B项“上下”在文中指“左右得了“之意;今义为方位名词或动词。D项“势利”文中指“权势和钱财”之意;今义指“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 对待人的表现“。C项“磨灭”古今义相同,都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之意。

14 【D】解析:D项中“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错误,可参看最后一段。

15.(1)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2)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3)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文言译文

我年青时家住汉东郡。汉东偏僻落后,没有学问渊博的人,我家又穷,没有藏书。州城南部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他儿子尧辅相当好学,我少年时代经常左他家游玩。有次看见一只破竹筐装着旧书放在墙壁间,打开翻阅,得到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次序很乱。我便求李家送给我,拿回家中。读时,发现它的言论深刻,扎实、宏伟、宽广。但我还年轻,不能全部懂得它的含义,只觉得它浩大无边,非常可爱。当时,天下人都学习杨亿、刘筠的文章,号称“时文”。能写时文的人,可以得到功名,获取名声,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重点钻研礼部所规定的诗赋程式。十七岁那年,在随州应试,被主考官除名。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长叹说:“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因而责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但是自己也没有空暇钻研,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我正致力于进士考试,想获取禄位,赡养老母,如果得到了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满足我平日的志愿。

七年后,我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于是共同写作古文,我便拿出所藏的《昌黎集》加以整理连贯,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到现在,共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可说是兴旺极了。

唉,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却在近处不流行,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这种情况本来就有。这不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也还有必然的道理。比如孔子和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韩愈的文章,埋没不见有两百年,却大大盛行于今天。这又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不会磨灭,即使暂时被掩盖,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我开始对韩文爱好,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以,我出来作官,对升官不感到 高兴,对贬斥不感到畏惧,就是因为志向早已决定,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这样。

《昌黎先生集》的版本是从蜀地来的,文字雕刻相当精工,超过现在世上流传的本子,但是脱漏和错误特别多。在三十年中,每听说别人有善本,必找来订正。它最后残缺几卷,现在没有再补上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原祥,不轻率增加。我家中现在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集》是旧物。啊!韩愈的文章与道义,是万代都尊祟的东西,是天下共同传诵,共同享有的遗产。我对于这本《昌黎先生集》,只因为它是我的旧物便特别爱惜。

上一篇 2023-01-06 07:44:07
下一篇 2023-01-06 07:48: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