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腐尸案(南昌航空航天大学腐尸案)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航腐尸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昌航空航天大学腐尸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南昌航空大学杀人事件概况
  • 2、上海大学腐尸案是怎么回事
  • 3、如何看待"谢舍友不杀之恩"这句话
  • 4、悬案96南大碎尸案:残忍的手法,稀缺的证据,销声匿迹的凶手

南昌航空大学杀人事件概况

南昌航空大学杀人事件概况:

2024年4月7日,湖北天门的彭某的父亲给儿子打电话,询问其近况。当时,彭某告诉父亲,“正在去超市买东西的路上”,还说“9日有一门科目考试,准备考完后参加驾校培训”。

4月10日晚,彭父再给儿子打电话时,提示“已关机”。4月12日,彭父再次致电依旧关机。 4月17日中午,如坐针毡的彭家人遂与校方联系。

4月17日下午1时,受辅导员所托,彭所在班级的班长郑琪崇从管理员处借来钥匙打开了3号宿舍楼604寝室的房门,迎面就闻到一股腐臭味。

“我打开门,地上的彭某尸体头部被衣服包着,上面还有蛆虫。”惊恐中,郑琪崇向校方汇报,校方随即报警。

依据死者所处的宿舍编号,校方初步判定死者可能是住在该宿舍的2024级研究生彭某。随后,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也确认了这一判断。

校方工作人员报警后试图移动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死者竟身着女性黑丝袜与白色高跟鞋。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饶国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身上穿的女性衣物,还戴了胸罩。”

4月18日上午,记者在事发地看到,从一楼到六楼绝大部分宿舍大门紧闭,发现遗体的604室已被贴上封条。楼道中充满了消毒水的味道,地上还有不少橡胶手套和一次性消毒用具包装。

科技前沿之光温馨提醒:

因不少学生开始在校外实习,事发时,604宿舍其他3名研究生已于去年9月外出,宿舍只有彭一人居住。

饶国宾说:“他正巧有一个课题在做,就留在学校了。”事发后,校方与在外实习的同宿舍同学取得了联系,从理论上排除了他们加害彭某的可能。

据彭某的堂姐介绍,彭某是家中老大,从小就很懂事,是专心读书的好孩子,“从没有看过他打架或骂人”。

她不相信堂弟会自杀,“他说要考驾照,毕业之后还想出国深造。”事实上,就在几个月前,彭某还依据所学专业知识,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16PSK和矩形星座QAM调制性能的研究报告》。

记者在采访其同学时,多数人使用了“文静”“内向”“宅”等词来形容他。有同学说:“他跟班里的人相处得都不错,他见到陌生人会拘束、害羞,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这些并不能解释死者奇异穿着的原因。经过法医分析,初步判断其为“性窒息”死亡。按照医学界的解释,性窒息是指独自一人在偏僻或隐蔽处。

采用绳索、长袜、围巾、领带、皮带、头巾等缢颈,用橡皮囊、塑料口袋、面罩等罩住口鼻,造成窒息状态,以达到性满足,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性变态行为,又称色情自虐。

这种行为多发生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的青年男性身上,且装束打扮具有易装性欲症或淫物症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医称南昌航空大学着女装男研究生系性窒息死亡


上海大学腐尸案是怎么回事

答:你好,我就是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的在读学生。根据我们目前所知,9号在我们学校食堂边的一栋废弃楼内发现了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很可能就是之前十一月中旬就失踪的一位23岁研究生。死因目前不明,初步判断可能是自杀,警方还在调查当中。发现者的确是一对情侣,不过是不是探险这个问题大家心知肚明就好,很多事情不需要说的那么明白。希望有些人积点口德,不要说得好像别人都为了脸面多么不堪似的,换做是你你会说什么?聪明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要你说得那么愤慨么?目前情况警方还没给出确定的答案,只想说为逝者默哀。

如何看待"谢舍友不杀之恩"这句话

据说现在毕业的大学生见面后都是互谢舍友当年不杀之恩。” 近日,网上有如此帖子。除该帖外,在猫扑大杂烩、百度贴吧等上也有网友就此展开了“逗乐式”的讨论。

而尤其令笔者注意的是,开心网19日“今日话题”栏目内,编辑则直接以“复旦大学‘投毒案’沸沸扬扬;南航金城学院一男生被室友捅死;南昌航空大学一宿舍发现一具腐烂男尸;江苏科技大学一校区发生一起凶案”为内容;以“惹谁都不要惹舍友!快来@他们的不杀之恩吧!”为标题,“号召”广大网友们感谢曾经舍友的“不杀之恩”。

不难看出,“感谢舍友不杀之恩”一说确实有点夸张和滑稽,但当结合近期接连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一起起命案,却又感觉“似乎真的应该向曾经的舍友道声‘谢谢’,因为遇到你,我才得以免去一死,才有幸活下来”。活着不易,毕业后还能看着曾朝夕共处过的同学们好好活着,这更为不易。

“感谢舍友不杀之恩”,显然是带有几丝取乐色彩的,但嬉笑过后,内心深处却着实能感觉到一股阵痛。舍友亦或同学,大学校园里一位最亲密的伙伴,吃、睡在一块,学习、生活在一块,真的不敢想象,他(她),竟然会成为夺去你生命的一把“利刃”,将你推向灰飞烟灭,让你幻化为一个泡影。

无风吹就不会有草动,由此可见,近期火爆于网络的“学生见面互谢舍友不杀之恩贴”,或多或少都表露出了人们对死亡的畏惧以及对人性的担忧。( 文章阅读网: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校园命案频发,让我们的内心陷入了极度惶恐和不安?纵观近期发生的几起高校命案,发现多数为同学间相互摩擦所致,而这类案件也不光仅局限于大学,在初高中范围内也大有发生。就在上个月,青海西宁一初三学生因琐事和同学发生争执,并将同学捅死。其实,校园案件的发生均透露出一点,即当前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比如宽容、大度等等。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缺乏这些素质?笔者综合相关报道,并加以自身理解,总结出如下几点: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各方面都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里出现的问题,很多可以从社会上找到根源。比如一些带有血腥、暴力的影视剧和网络游戏等等,都成了学生争先模仿、“学习”的坏榜样;二、教育存在“漏洞”。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往往使得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等成为了空洞的口号。三、缺少对学生的关心。现在不管是大学还是初高中,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由学校统一分配,而不考虑学生的生活习惯,有的人怕吵,有的人爱热闹,一些细小的矛盾往往会越积越大,最终爆发。并且,当前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那些强度、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学生身上的压力显得更大。很可能老师不经意间说句“现在成绩不好,以后肯定没有前途”,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病”。进而在之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变得敏感,易怒,引发血腥事件等等。

至此,我们应该看到,近期火爆于网络的“学生见面互谢舍友不杀之恩贴”,已经不是简简单单一种相互取悦的表现,它从更深层次上说明,校园命案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急待人们去关注、破解。倘若不加以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还会以翻江倒海之势蔓延下去,到那时,逝去的生命不止是一条、两条,或许更多;给家庭带来的悲伤不是一次、两次,或许更多;学校失去的宝贵学子不是一个、两个,或许更多;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不是一点、几点,或许更多……

悬案96南大碎尸案:残忍的手法,稀缺的证据,销声匿迹的凶手

1996年1月18日(星期四),南京大雪纷飞。

这场雪一直下到19日(星期五),让本该在早上五点进行的环卫工作推迟到了上午。

一位清洁工在华侨路建筑工地的一个垃圾堆捡到一个塑料袋(第一件)。

袋中装有500多块肉片!

之后,她(或另一人)又在大涧银巷发现装有同样肉块的袋子(第二件)。

两袋重1.5公斤。

清洁工把袋子捡回了家,在清洗时发现里面有三根手指,大惊失色,随即报警。

1月19日上午,在接到报案后,南京市公安局与环卫部门协商,做出了在相应范围内重点搜查垃圾点的指示。

警方立刻开始对南京大学周边地区垃圾堆进行大规模搜寻。

该案遂正式立案,是为“1·19南大碎尸案”。

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尸体加热至熟或半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

如此骇人听闻的手法,是该案区别于其他案件,引起巨大关注度最重要的一点。

一、散落各处的尸块

19日上午,警方在南京大学南园小粉桥路段四个小区门口的垃圾箱里发现了两个旅行袋和两个垃圾袋。

两个旅行袋,一个印有上海旅游字样,里面装有内脏和碎尸,重5公斤(第三件)。

另一个是绿色帆布旅行袋,印有桂林山水旅游字样,装有较完整的肠体组织和肉块,重6.5公斤(第四件)。

另外两袋垃圾袋重约1公斤,都是尸块(第五、六件)。

据此,加上清洁工发现的两袋,1月19日一共发现了6袋尸块。

其中小粉桥发现的4袋距离十分接近,是罪犯最密集抛尸的地方。

1月19日或20日,在汉口路校门后发现重约0.8公斤的塑料袋(第七件)、在天津路门内计算机房中心旁树林发现袋装尸块(第八件)。

1月20日,在天津路校门口公交车站附近发现一个双肩包,内有较完整的人体骨架,近8公斤(第九件)。

1月20日或21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体育场的树洞内发现袋装尸块,重约0.6公斤,在其中发现了类似子宫的人体组织。

此处是在对南京大学校园进行排查时发现的(第十件)。

1月20日晚,在距南大3公里远的水佐岗小区某垃圾桶发现床单包裹的尸块。

一张完整的床单被撕成两半,其中一半装有头颅和零碎尸块,并有血手印,重3公斤(第十一件)。

另一半床单包裹有受害者的血衣裤,据说在内衣上发现了指纹,而且受害者的衣物和肠子一样,折叠地很整齐,重1.5公斤(第十二件)。

警方勘察表明,水佐岗的东西都是在19日案发以后抛出的。

之后几日,在水佐岗某水井盖下找到了红色外套,里面包有尸块。

同时在南大周边又再次发现零散尸块,可能是此前搜索遗漏,也可能是凶手还在陆续抛出。

二、受害人刁爱青

随着发现的线索越来越多,受害者的身份得到确认。

死者刁爱青,女,1976年3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

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

刁爱青

据称,刁爱青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复读仍差南大录取线3分。

她姐姐的公公托人找了关系,将刁爱青安排到了南京大学。

可以看到,她的学籍和南京大学本科学生有区别,是属于成人教育脱产专科,其教学与宿舍管理相比南大本科也较为松散。

但由于专业学生都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成人教育学院也属于南京大学的下属学院,所以本案称谓“南大”并无不妥。

刁爱青遇害时年仅19岁,住在鼓楼校区南园,该宿舍楼人员较复杂。

据刁爱青的好友回忆,刁身高约1米65,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

她会在书上把自己的名字文艺化写为“刁爱卿”。

刁爱青的父母都是姜堰市本地的农民,她1995年9月(据称她到校时间比规定时间迟了十几天,应该在9月底,原因不明)开学来到南京,前后不过2、3个月。

据身边人回忆,刁爱青性格内向,在异地南京社会关系简单,在当地应该没有什么熟人。

三、遇害前的轨迹

1996年1月7日星期日,刁爱青去南航参加高中好友的生日聚餐。

当晚参加聚餐的还有其他几位姜堰老乡。

那晚刁爱青并未回学校,而是与好友同住。

据同学回忆,当晚刁聚餐时像平时一样话很少。

1月8日星期一,刁爱青回到南京大学,当天做了什么不清楚。

1月9日星期二,刁当天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天,很晚才回来。

据她说是去找老乡玩。

大约在9号、10号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刁爱青的室友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因为刁爱青是寝室长,被宿管罚款。

1月10日星期三,失踪当天。

白天刁爱青在上计算机课时身体不舒服,中途回到了宿舍。

下午她躺在床上休息仍然没有去上课。据室友回忆,一直到晚上7点,她都还在寝室。

据称她当时可能是处于例假期,身体不适。

案发后警察来宿舍侦查,被子平铺地很整齐,蚊帐放下。

10日当天傍晚的温度很低,学校宿舍没有空调和暖气,室外很冷。

刁爱青出门时穿的是一件红色外套,这种外套当年很普遍,路上经常撞衫。

案发后,警察还找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带到南大开会展示,让同学们提供线索。

据南大的目击学生回忆,刁爱青从小粉桥的侧门出了学校。

关于她傍晚离开宿舍的原因,有说法是因为室友违规使用电器,她作为寝室长被罚款而心情不佳,外出散心。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

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

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

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四、警方的排查

案发后,受限于当时的监控摄像头极少,初期排查难度很大。

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

为侦破此案,警方发动人海战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广泛细致的排查,包括南京大学校内人员和附近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直到案发后三个月,由于调查没有进展,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当时南大校内先是有小道消息流传此案,随后警方正式贴出被害女生的照片。

据说南京大学的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调查,提供案发当晚的不在场证明。

在刁爱青的社交圈全部人员都被排除了嫌疑后,警方逐渐怀疑是随机作案。

当时的媒体报道了相关新闻,警方发布了悬赏通告,公布了涉案的证物,希望市民提供线索。

警方也曾把医生和屠夫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了排查,但终究毫无进展。

五、网络舆论

刁爱青案,曾经在南京轰动一时。

它真正步入公众视野,是08年网名为“黑弥撒“的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

黑弥撒在帖子里认为刁爱青和凶手因为对 打口碟这种重金属音乐 的共同爱好而相识。刁爱青死于某种宗教仪式,凶手杀死她是因为她勾起了凶手童年的“不愉快经历”。

此说法一出,给一桩碎尸案蒙上了神秘、悬疑的色彩。

这正符合网络世界猎奇的口味,瞬间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网络舆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年南京本地媒体《南都周刊》以一整版《南大碎尸案的网络与现实》报道了此事件。

之后,网名为“悼红轩主人”的网友通过走访刁爱青亲属及生前好友,将采访资料汇总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终极猜想》并发表,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多证据就是来源于此。

08年的网络舆论将南大碎尸案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年南京警方重启了此案的调查,有了一些新发现:

在旅行包里发现了少许火药残渣和火药枪印痕,在尸块里发现了微量的木屑和猪肉,此后就再无新的线索,案件又进入死胡同。

网络风浪过后,南大碎尸案也归于沉寂。

此案留下的证据很少,时至今日,每一条线索早已被人们过度解读了很多次。

警方披露的线索和各种来源的证据混杂在一起,早已不能辨别这之中哪一条是真实的线索,哪一条是博眼球的编造,各种阴谋论也误导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网络上关于此案的猜测很多,不乏有读后令人恍然大悟的“严谨推测”。

但或许警方手里的任何一条未披露的证据,就可以马上推翻数万字的长篇大论。

相信南京警方掌握的证据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多。

六、推测

在此做一些整理和个人的猜想。

由于此案的目击信息、抛尸地点、发现时间等,都是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上述关于此案情况的概述,也是混杂了多种官方线索和民间证据的综合版本,不一定完全准确。

大家可以带着看一看的态度来阅读。

将刁爱青1月10日失踪当晚出校门后的移动轨迹在地图上标注如下: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刁从(一)出来,途径(二)和(三),有人看到她在(四)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是在(三)或(四)

可以看到刁爱青的移动轨迹,在出校门后短时间内是没有远离校园的,符合警方在她的宿舍内看到的“床上的被子平铺着,没有长时间外出的打算。”

将刁爱青移动的四个点标注出来,她沿着南大南园的校园外围走了一公里多,以正常的行走速度,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刁爱青最后出现的地点是青岛路或平仓巷一带,她是买了东西准备回学校?

还是继续走去了什么地方呢?我们也无法知道了。

但就这张移动轨迹来看,个人认为她没有长期外出打算、没有去远离校园的地方的可能性比较大。

再来看抛尸的位置分布:

图片仅供参考

19日的抛尸用黄字标注,主要是华侨路、大涧银巷和小粉桥,尸块特征不明显;19日以后的抛尸用蓝字标注,主要集中在南大校园内,出现了人体骨架等人体特征较明显的信息;最特殊的是20日在水佐岗的抛尸,用绿字标注,在图中左上角,它远离南大,出现了直接指向受害者身份的头颅和衣物。

尸体的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肠子排列有序,码放多层;四肢骨架被利落地剔下。

凶手应该具有一定的解剖专业知识和超强的心理素质。

至于凶手为何将尸体切割成2000块、加热至熟,普遍说法是为了毁尸灭迹。

但尸体都能切割两千块,为何又要抛弃完整的头颅、衣物和人体骨架呢?

个人认为有可能是19日早上华侨路、大涧银巷的最初两次抛尸被提前发现,打乱了凶手的计划,他害怕警方搜查住处,被迫将来不及处理的尸体抛洒在水佐岗和南大校园。

头颅衣物等指向性最明显的东西,在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下,只能尽量抛洒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于是出现了水佐岗这一距南大有三公里远的特殊地点;其他尸块,在19日后,被凶手抛洒在南大校园附近。

侧面印证了凶手住处、第一碎尸地点应该在南大附近。

当然,也有可能是凶手认为将指向性明显的抛在远处、将切碎的尸块抛在近处,足以蒙混过关了。

刁爱青和凶手可能认识,也可能是陌生人作案。

如果刁爱青当晚没有离校很久的打算,结合她当晚没有回宿舍,那她和凶手在10日晚大概率就已相遇。

在死前,她和凶手很可能同处一个空间,刁爱青是在一家饭馆吃饭时遇到了凶手?

还是在回校路上偶遇了熟人?

或者刁爱青当晚,就是要去见某个人?就没打算回宿舍?

刁爱青9日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整天找的那个老乡,和案子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警方肯定也注意到了,但再没有更多细节。)

既然是为了毁尸灭迹,那有可能刁是与凶手发生某种接触时意外死亡的,至少凶手最初没有想要杀死她。

意外死亡让凶手震恐,他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求生欲支配他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尽最大可能毁尸灭迹,将尸体切割成2000片。再在南京暴雪的天气下抛出尸体,希望大雪能掩盖一切。

南大碎尸案孤案一枚、之后再无类似案例。这也侧面说明凶手可能并非连环杀手,刁的死可能是意外。

凶手亦可能在案发后就已经离开南京,永远消失在警方的视线外。

时间已过去二十余年,希望早日真相大白。

上一篇 2023-01-03 14:52:13
下一篇 2023-01-03 14:56: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