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政府工作报告(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俄双语江户俄语)

今天给各位分享2024政府工作报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俄双语江户俄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

本文目录一览:

  • 1、哪个词首次登上2024政府工作报告
  • 2、旬邑县2024政府工作报告
  • 3、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
  • 4、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哪个词首次登上2024政府工作报告

“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提品质创品牌。

《2024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原文:(2024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解读:工匠精神核心是追求技术进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建臣表示,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旬邑县2024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还没有过完,所以政府暂时还没有出台工作报告,以下是该县2024年的工作报告,仅供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攻坚克难,奋力赶超

旬邑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率先融入大西安、建设关中最美县”为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克服发展中的重重困难,顺势而谋,聚势而为,逆势而上,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勇争先,苦拼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完成生产总值102.28亿元,增长16.2%,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增长12.3%;规模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增长21.7%;地方财政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8.3%;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5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增长15.6%。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过去一年,我们抓转型、调结构,产业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农业现代化、工业规模化、旅游市场化,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特色农业效益提升。实施了现代农业发展苹果产业项目,继续落实苹果政策性保险、苗木全价补贴等惠农政策,新栽果树3.3万亩,新建有机示范园1万亩,全县苹果总产52万吨,果农人均苹果收入5900元。新建千头PIC父母代种猪场2个、万头PIC育肥场2个,全县生猪存栏60万头、出栏103.5万头,顺利通过全省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验收。粮食总产19.35万吨,实现了“十连增”。补贴恢复蔬菜大棚287座,新栽以核桃为主的杂果经济林2万亩,建成杂粮基地2个,创建省级农业园区1个、市级4个,形成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互补发展的新格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积极克服煤炭量价齐跌的不利影响,提前完成了燕家河煤矿技改扩能配套设施和皇楼沟等3家煤矿技改,以及10家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全面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能力。不断完善太村、旬东、土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天鑫有机复合肥厂、蓝海果酒生产线、旬东粉煤灰砖厂等一批企业投产达效。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小微企业57家,工业体系逐步健全。第三产业持续推进。邀请专家把脉支招,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对外开放了马栏干部学院、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马栏革命旧址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初验,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红色旅游突破发展;完善了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维修了唐家民居古建,提升了景区景点建设水平;组建了县旅游集团公司,初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全年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亿元。同时,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基本建成县城农贸市场及3个镇、社区集贸市场。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56户,实现非公经济产值88.5亿元,同比增长27.3%。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富民强县提供了有力支撑。

过去一年,我们抓统筹、强服务,城乡一体发展呈现新变化。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全面加快。启动了县城东区路网建设,完成了西大街改造、书香公园、迎宾大道人行天桥、林业棚户区改造等工程任务,加快豳风庭韵保障房、供水排污等基础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舒适宜居的魅力县城建设品位进一步提升。实施了太村市级示范镇和职田、张洪县级重点镇建设,拉大了镇区框架,提升了承载能力,吸引进城落户农民14612名。投资1.35亿元,建成14个新型农村社区、27个示范新村和35个巩固提高村。扎实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发证3745宗、发证率98.9%,流转土地7.4万亩。旬邑被列为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区,郑家王家社区、原底西头社区成为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完成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村14个、移民搬迁247户、易地搬迁382户、危房改造900户,建成人饮工程43处,治理水土流失70平方公里,新修农田1.2万亩,改造升级农网93公里,修筑通村公路26.9公里、村间道路21.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过去一年,我们抓项目、争资金,经济发展后劲实现新增强。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规范管理,内引外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县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5%。咸旬高速、柏岭寺水库等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旬耀公路旬耀界至石门关段二级公路提前通车,移民搬迁等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加快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精心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紧盯各级投资动向,全力以赴跑项目、争资金,全年共争取项目267个、到位资金4.1亿元,创历史新高。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列支了项目策划包装专项资金,积极参加西洽会等各类招商活动,全年签约项目70个,引进资金85.5亿元,到位资金27.5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过去一年,我们抓整治、优环境,生态文明水平步入新阶段。坚持生态优先,绿化家园,整治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任务,建成了全省高标准的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等四项主要污染物稳定减排。全县完成造林7.5万亩,绿化道路31公里,建成国家级卫生镇1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镇2个、生态村4个,绿色家园示范村14个。县城区PM2.5始终保持在20—50微克每立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全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过去一年,我们抓民生、促和谐,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改善民生,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难事。建成6所公办幼儿园、6所学校教师周转房,升等改造城区中小学,推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助贫困大学生400多名,全县本科上线率62%。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三大医疗集团挂牌运营,基本药物使用率上升到9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为73.06万人(次)补偿医药费用8732.8万元。全年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高龄补贴、计生失独家庭补助、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各类资金近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5万人,享受待遇3.45万人,发放资金3484万元;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参保14.56万人,参保率60.6%,居全市第一;新建各类保障房1184套、互助幸福院33家。公开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旅游景区讲解员和幼儿园保育员318名,安置退役军人和转业士官60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建成县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14个镇、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管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30个,安装有线电视4143户、户户通5799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圆满完成了“一控双降”、全省信访“三无县”等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抓落实、树形象,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科学施政,民主理政,依法行政,工作效能持续提升。全面落实“年初承诺、半年报告”、县长办公会议、财政投资评审等制度,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深入开展“双百双千”干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转变工作作风,精简会议文件,简化办事程序,严控检查评比,提高行政效能。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虚心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38件,办复率100%。落实“八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压缩“三公”经费,将节约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贫困群众搬迁新居,践行了为民服务宗旨。

同时,人民武装、监察审计、统计物价、工商税务、质监盐务、供销物资、粮食气象、妇女儿童、邮政电信、金融保险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实绩,是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些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旬邑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当前,我县正处在打基础、增后劲、谋跨越的攻关阶段和爬坡过坎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除苹果外,其它产业带动力不强,支撑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二是部分煤矿资源枯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工业经济效益亟待提高。三是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服务设施不完善,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不强。四是我县财源结构单一,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扩大,增收空间越来越小,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保障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五是一些企业安全投入不足,个别部门安全监管措施落实不力;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处于高发期,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的压力增大。六是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对当前发展形势认识不深刻,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存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对此,县政府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解决。同时,诚恳欢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做好工作,把建成小康旬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的一年,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全面融入大西安 建设关中最美县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期,是全面融入大西安、建设关中最美县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着逆势发展的多重机遇: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将逐步解决。二是国家启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加快优势资源开发,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是《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省市共建大西安战略全面推进,各类政策效应显现,外部机遇叠加融合,我们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随着咸旬高速、旬铜高速、旬耀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及柏岭寺水库、110千伏变电站加快建设,制约发展的瓶颈将逐步破解。五是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特色彰显,后发优势不断增强,发展潜能将加速释放。我们坚信,只要敢于直面困难矛盾,善于用活政策,勇于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在改革创新中抢占先机,在科学发展中快速崛起!

2024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以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为抓手,继续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果畜富民、旅游兴县、城乡一体”五大战略,突出“保增长、强基础,抓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重点,加压紧逼,真抓实干,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向着关中最美县、陕西强县、全国城乡一体化示范县目标持续迈进。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6亿元,增长13.5%;农业总产值47.8亿元,增长10%;规模工业总产值148.8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61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8702元,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之内。

新的一年,要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关键要靠一批建设项目的强力支撑和带动。今年,全县抓建重点项目4大类、52个,总投资73.8亿元,年度投资52.5亿元。一是实施旬东长安煤矿安全生产系统升级改造、留石村煤矿机械化改造、燕家河煤矿通风系统升级改造、青岗坪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宋家沟煤矿配套设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雨润祖代种猪场、新鑫汽车服务中心、底庙镇现代农业园区、太村园区标准化厂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产业、乳酸菌草粉生物饲料厂、土桥镇特种养殖观光园13个产业发展建设项目。二是实施旬耀公路石门关至县城段、柏岭寺水库、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马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一代天气雷达、店川公路、液化天然气加气站、三水河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通村公路改造及农村公路养护、移动基站、职田塬区供水泵站改造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镇超工程、阳光建材市场二期、太村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东区路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商业水街、农网升级改造、张洪镇供销商城、土桥镇商业街、太村产业园区道路、县城西区绿化、县城供水新水厂13个统筹城乡建设项目。四是实施城关镇新型社区、豳风庭韵保障房小区、太村镇农民进城安置小区、职田镇敬德雅居社区、国税小区改造、底庙镇怡和苑小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小学学生餐厅、扶贫移民开发、职教中心综合楼、水土保持、绿化造林、易地扶贫搬迁13个福利民生项目。五是积极抓好县城至马栏川道二级旅游公路等20个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工作,不断拓宽可持续发展空间。

实现上述目标和建设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稳固农业地位,夯实农村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特色产业引领、农业园区带动、基础设施支撑,持之以恒富农民、强农业、惠农村,推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一)发展特色产业富农民。以“有机生态、果畜互动、规模发展”为方向,实施“优果、强畜、稳粮、兴特”工程,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果业生产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坚持新栽与改造并重,采取干部包抓、示范带动等方式,鼓励群众集中建设211国道、306省道两个万亩苹果长廊。新栽果园3万亩,认证有机苹果示范园1万亩,苹果总产达到53万吨。推行生态果园管理模式,落实精细管理技术,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坚持内引外联,政策扶持,发展果箱生产、包装印刷、果品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收益。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采取网络营销、超市专卖、展销推介等方式,提高“马栏红”、“旬宝”苹果品牌知名度,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出口创汇新突破。畜牧生产上,巩固提升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成果,培育壮大雨润祖代种猪场等龙头企业,配套发展肉品加工、存储、配送等关联产业,逐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年内新建万头育肥场3个、千头PIC父母代种猪场3个,确保生猪存栏60万头、出栏100万头。同时,坚持果畜互动发展,制订出台果园增施农家肥补贴意见,减少化肥使用量,力争优果率提高15%以上,促进果畜产业融合发展。粮食生产上,大力推进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以“口粮安全”和“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小麦良种示范推广、地膜玉米高产创建为重点,把好喷药施肥等关口,禁止污染物进入农田。年内建成玉米高产万亩方4个、旱作农业示范万亩方3个,粮食总产达到15万吨以上。特色产业发展上,继续抓好蔬菜大棚生产管理,在马栏、职田、清塬、土桥等镇种植优质杂粮3万亩,鼓励发展二月兰、板蓝根、生态鸡等林下经济,鼓起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二)创新经营体系强农业。按照“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在技术、土地、服务等方面的聚集优势,连片发展果、畜、菜、粮、烟等特色产业,全年创建市级农业园区2个、县级农业园区5个。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年内每个镇、社区试点建设1个家庭农场,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坚持“板块推进、集群发展”原则,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支持做强马栏土豆、玉米、底庙大葱、西甜瓜和妇女剪纸、刺绣等地方特色产品,依靠规模发展,梯度增加农民收入。创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灵活多样方式,抓好新型青年农民培养工作,引导知识型、开拓型、创新型农民带头致富。年内培训农民5万人(次),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200名。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新增劳务输出5500人。

(三)完善基础设施惠农村。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启动14个新型农村社区和14个旧改村建设工作。大力推广“城镇型、产业型、园区型”三种模式,配套建设幼儿园、卫生室、农家书屋、购物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建成人饮工程49处,改造高低压线路78公里,新修农田1万亩,平整土地1.6万亩。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强镇村公路养护管理,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同时,扎实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加强与省市包扶单位衔接沟通,争取更多支持;实行精准扶贫,抽调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包抓贫困户,一包三年,努力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

二、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开发资源,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激活民资、扩张总量”的思路,坚持中小并举、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开发优势资源。遵循“优化整合、扩产增效、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的理念,以提升生产能力、改进生产技术、夯实安全基础为重点,全力抓好旬东、燕家河、宋家沟、留石村煤矿技改和青岗坪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稳定提升原煤产量。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煤炭综合利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同时,鼓励各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投资建筑材料、商贸物流、酒店餐饮等行业,逐步突破“一煤独大”局面,提升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扶持小微企业。坚持“用活政策、优化服务、创新发展”的原则,建立小微企业项目库,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周期短、效益高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科技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失业者“自主创业”。认真落实各级发展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扶持现有小微企业技改创新、开拓市场,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运输、旅游商品等产业快速发展。用足用活用好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年内新增小微企业50家、个体工商户500户,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外资企业1家、外贸进出口企业3家,非公经济产值达到95亿元。

(三)建强园区平台。按照“规划引领、土地集约、产业延伸、集群发展”的思路,加快太村、旬东、土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承载功能,提高投资强度,形成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资本向园区集流的新型工业化模式。继续抓好太村产业园区企业孵化中心建设,扶持天鑫有机复合肥厂、蓝海果酒厂、大秦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年内建成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以上,努力将园区建成县域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三、加快景区建设,提升服务品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遵循全域景区理念,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做精景区,优化服务,强化宣传,开拓市场,倾力打造大西安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

(一)注重挖掘内涵,建精品景区。突出红、绿旅游资源开发两大重点,借势造景,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完善马栏革命旧址景区服务设施,建设阳坡头红色影视城,做强红色旅游品牌;开发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攀岩探险、拓展训练中心等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体验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挖掘先周、秦汉、唐宋、明清时期文化历史遗存,加快赵家洞石窟群开发前期工作,保护泰塔、文庙,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精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窑洞、老宅院和村落,保留原有风貌,传承乡土文明,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

(二)着力完善设施,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县旅游集团公司作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吸引游客,留住消费。开通境内旅游专线,吸纳社会资本,建设园林酒店、商务酒店、旅游定点酒店和乡村酒店,提升旅游接待水平。鼓励发展具有旬邑特色的“美食街”、“小吃城”,规范农家乐菜谱和标准,打响旬邑特色小吃品牌。在县城建设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集中展销剪纸、刺绣、布艺、石刻、手工花等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增设景区标志牌和交通指示牌,完善景区停车场、治安室、医护室、公厕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舒心的服务。

(三)强化宣传造势,树特色品牌。依托马栏干部学院资源优势,坚持省市县共建,编写特色教材,灵活培训方式,建立教育基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马栏革命精神。年内举办培训班50期、培训干部1万人(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取媒体网络宣传、旅游企业造势等方式,精心策划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多角度宣传推介旬邑。组织好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苹果采摘等旅游活动,融入省市旅游发展大格局。同时,引进旅行社和民间社团等中介机构,加强与周边市县旅游景区合作,实现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

四、科学合理规划,规范建设管理,提高城镇发展水平。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规范建设、严格管理”的思路,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建设城乡共融、山水交融、和谐相融的美丽家园。

(一)突出特色建城镇。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据城镇生态优势,科学开发建设,让城市和大自然紧密相融。完善城镇规划布局,抓好县城东区和土桥、张洪、太村等镇控制性详规修编,为建设新型城镇绘制蓝本。实施东区路网、豳风庭韵保障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商业水街、县城新水厂、西区绿化等项目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宜居指数,建设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关中明珠”城。深度挖掘各镇历史、文化、自然禀赋,突出红色革命、渭北风情、秦商文化等元素,巩固提升太村市级重点镇和职田、张洪等县级重点镇建设水平,引领镇区加快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美丽城镇。同时,严格落实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保护重点建筑,杜绝随意拆迁,避免资源浪费,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创新经营活城镇。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建立分类指导、重点考评机制,错位发展城镇经济。建成太村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土桥镇商业街、张洪镇供销商城和马栏等6个镇、社区标准化超市,引进知名购物商城、连锁餐饮、现代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增强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承载能力。支持县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灵活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有效解决城镇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同时,全面放开城镇户籍,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三)着眼精细管城镇。按照“管理精细化、土地集约化、整治网格化”的思路,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人才管理城镇。积极探索城镇管理新路径,细化工作职责,严格执法督查,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服务型“大城管”格局。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争创一批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坚持“生态为要、林木为基”,大植树、广造绿、造常绿,全面提升县城生态水平,力争创建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建设高层楼房、厂房,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严守红线,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率。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启动城乡容貌提升工程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晋星升级”工作,突出绿化美化,改造沿街立面,维护公共设施,整治卫生死角,提升城乡容貌。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分类管理、量化评级,全年建成3个明星镇、4个示范镇、5个先进镇和一批星级村,营造整洁、有序、美观的城乡环境。

五、狠抓争资引项,扩大投资规模,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始终把争项目争资金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助推器,靠资源招项目,凭优势引资金,用环境留客商,以项目的大建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

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

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习的一种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不一样的了解,以下看看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

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1

践行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工作,用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具体实践为:

1、要热爱工作,完成由工到匠的转变。践行“工匠精神”,首先要先成为一名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并保持耐心、细心和决心,才能保证自己在岗位上无差池无延误,然后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升华能力的“匠”。

2、要满腔热忱,用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工匠精神”蕴含着一份热忱,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匠人们始终保持激情。

3、始终秉持素直之心,对企业怀有高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4、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竞争力。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是使命的延续、职责的坚守,还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百舸争流的奋发精神,挺立潮头的文化自信。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成为企业工匠关键在学习。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做学习型员工。

5、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创新。

6、所谓的“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慷慨激情,而是长年累月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保持初心,且心无旁骛,锲而不舍,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2

职业教育应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把“工匠精神”融入企业之中,把“工匠精神”奉为产业灵魂。

1、注重工匠培养。

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工匠精神”。工匠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注重工匠培养,也就是注重人才培养。

建筑行业专业门类众多、人才需求量大,培养工匠的条件优越、潜力巨大,企业应根据阶段性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着力打破业内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难、产业技术工人匮乏、缺乏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管理团队的“瓶颈”,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在广揽人才的同时,

有计划地选择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到高等院校、知名企业集中学习、培训,造就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精明能干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注重培养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型、科研开发型高级人才。

可以预见,通过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引领,建筑业必将迎来工匠云集的黄金时代,实现行业发展水平的大提升。

2、注重精神培养。

“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用心、踏实、专注的气质和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态度。不可否认,在建筑行业,一些企业对“工匠精神”认识有缺失、有偏颇,在工程建设中急功近利、缺乏对质量细节的追求和把控,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率,导致建筑工程存在质量缺陷,甚至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也消而不除,损害了行业形象,让“工匠精神”回归成了行业在这个时代最迫切的呼唤。

因此,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行业从业人员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切实转变观念,把事业当作责任、把职业看成是“天职”,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认真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

只有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工人才会在建筑事业的天地中,有劳动成就和人生价值的获得感。

3、注重能力培养。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该认识到,提倡开放、创新、创造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结合。

建筑施工企业要紧随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全力驱动创新,走在前列。在创新过程中,高度重视、建立和发挥好技术中心的作用,推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开发关键性、前沿性技术,加大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推动建筑业向产业现代化、施工绿色化、建筑工业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标准化和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

4、注重环境培养。

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工匠的沃土。

一是在生产一线鼓励技术工人总结实践经验,发明劳动小工具、钻研施工小窍门等,营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氛围;

二是重塑和推广“师带徒”的传统育人模式,通过师徒传习将优良品行和精湛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事业后继有人;

三是要通过技能比武、技工家庭评选等活动,挖掘和发现建筑业技术匠人,并扩大培养教育的范围,造就大批能工巧匠;

四是健全和完善技术工人专业培训、等级认定、业绩考核的长效保障机制,使工匠在企业安心乐业;

五是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工人薪酬福利待遇和奖励措施,真正使技术工人在企业受到尊重。

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3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的方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源头培育、着力开辟优秀技工的上升通道,评价机制与奖励制度、营造环境、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创新精神。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精神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大国工匠精神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关于2024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俄双语江户俄语账户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关注我们官网。

上一篇 2022-11-20 04:32:08
下一篇 2022-11-20 04:34: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