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个羊在哪玩(我想玩羊呀)


蒋旭峰(资深金融人士)

最近突然被身边小伙伴推送了一个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试手了几把,有那么点意思。

这款游戏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就是一款变相的消消乐游戏。游戏上方区域是一堆不同图案的卡牌,玩家只需要由上至下的顺序把卡牌一一摆放至下方卡池。当三种同样图案的卡牌排在一起时即完成消除。卡池格数有限,放满了就输了。游戏中分别有一次随机洗牌、撤销恢复、移出卡池、复活的机会。


游戏好不好玩,各位自行体验,我们聊聊游戏背后的一些逻辑。

游戏红火的设计逻辑

首先,游戏难度的设置。不同于其他消消乐游戏,有着无数关卡让你慢慢消磨时间,《羊了个羊》只有两个关卡,第一关简单到闭着眼睛点都能过关,第二关难到全网只有0.1%的过关机会。这个设计抓住了玩家两个心理。一、容易上手,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准入门槛低。二、挑战智商,告诉你只有0.1%胜利者,我就偏要挤进那0.1%,可以朋友圈炫耀,可以展现我超人一等。就好比以前有系列游戏叫《是男人就下100层》,就让你非证明自己的雄性进而不停的挑战游戏。相比于传统消消乐的多关卡,关卡只是无数的重复,玩者会有疲倦感,这个游戏就一关反而刺激了玩家。

另外就是游戏的地域排名:即按照省份划分队伍,玩家可以通过通关,来让自己的家乡排名上升。地域话题是永恒的流量密码,从2000年左右的“河南人偷井盖”、“东北都是黑社会”,再到后来的“山东人开挖掘机”、“内蒙人骑马射箭”,再到近年的“江苏内斗大省”、“广东人吃福建人”,不论互联网的话题如何转移,地域话题永远会引发结队互论。


人一旦有了归属感,有了战队,就会激发荣誉感。于是,有人为了家乡排名通宵到凌晨,有人放下工作全心投入,甚至有人戏言要退学为家乡做贡献,仿佛一场网络全运会。而每一次排名易主,都会引发当地玩家的一轮狂欢。在小红书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不乏有人晒出自己为“羊队”做出的贡献,“成功为四川队贡献一只羊”,闯关失败的人也会自嘲,“河南队应该不缺我这只羊”,“终究是不配做江西队的一只羊”,遗憾之情,犹如落选全运会资格的运动员。


游戏背后的商业逻辑

游戏总得想着要能有收益。一靠流量,二靠广告,三靠道具。

流量一来自游戏本身红火的吸粉,二来自朋友圈互推。游戏中要使用随机洗牌、撤销恢复、移出卡池、复活的机会,第一轮就会让你转发给微信好友。好在目前游戏未设置不能转发给自己,不然的话会变成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有了流量就可以变现,流量经营永远是互联网最重要的事。游戏内还加入了社交功能,玩家可以像发微博一样发布自己的游戏体验。这种一定程度的社交属性,也进一步增加了玩家粘性。


广告点击和阅读是最简单的收益方式。当天第二次玩游戏的时候,设计者就不会让你再简单转发微信好友来获取道具机会了,会变成强制广告时间。游戏越红火,就越能获得广告商青睐,进而获得广告推广费用。

道具购买目前还没在游戏中有体现,估计也是考虑这个游戏本身的属性。如果能持续红火和吸引人气,道具的购买功能轻轻松松可以加上。这就会是一个印钞机了。

羊群效应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领头的羊纵身一跃跳过栅栏,后面的羊也跟着跳过去。接下来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员将栅栏移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仍像前面的羊一样跳了一下,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所以,有经验的牧民在放牧时,往往只要控制好领头的羊,这样羊群就不会走丢了。


“羊群效应”可以理解为一种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这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每个人都有羊群效应。比如:我们去饭店吃饭,如果一家店到了饭点还依然没什么客人,那么很多人是不会选择这家店的。反过来,如果某家店里的人很多,甚至出现取号等候就餐的情况,那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宁愿等上一会,也要在这家就餐。

《羊了个羊》的爆火从本质上是玩家心理彻底被“拿捏”造成的。《羊了个羊》的目的不是真的为了要火,要“折磨”玩家,它核心目的是要流量,要赚钱。

金融界的《羊了个羊》在哪里?

从早先的抢车位到跳一跳,再到现在的羊了个羊,互联网总能有简单却吸引人的爆款小游戏产品。虽然可能都昙花一现,但短期都能造成市场效应。金融界何时也能有款类似的产品设计或运营模式?大家都在说数字化转型,最先要的应该还是数字化理念。

上一篇 2022-09-16 20:11:15
下一篇 2022-09-16 20:15: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