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视频全过程(服用安乐死的过程视频)

2024年初,网上有一段视频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瑞士的一间白色平房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唱着歌,微笑着把一杯致命的药水,递给了一位瘦小的老人。

这个80多岁的老人,面对镜头说了一声”再见“,然后一脸平静地将它一饮而尽。

然后,他靠在儿子肩头,就像睡着了一样,慢慢停止了呼吸……

原来,这是老人的儿子,在帮助患上癌症、不愿再忍受痛苦的父亲实施安乐死。

这个老人,就是亚洲安乐死第一人、台湾著名主持人——

傅达仁。

或许很多人,是通过死亡视频才知道傅达仁的,其实在此之前,他在岛内,就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了。

1933年,傅达仁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

他的父亲傅忠贵,曾任山东路北游击军总司令,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位著名爱国将领。

然而就在傅达仁5岁那年,他的父亲在一场战斗中不幸阵亡,母亲积劳成疾,也早早地逝去了。

幼小的傅达仁,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因为是烈士子女,后来得以进入宋美龄在南京创办的“遗族学校”。

1949年初,他和学校里的300 多名学生一起来到了台湾,开始了自己独立的人生,那一年,他还不到16岁。

或许继承了将军父亲的优秀基因,傅达仁从小就喜爱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体育大学的老师在傅达仁所在的中学里,发现了他的运动天赋,并一手培养他进入了大学。

25岁那年,傅达仁成了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而后又转行做了教练,最辉煌的时候,还带队拿到过亚洲篮球锦标赛的冠军。

然而,这还不是傅达仁真正的人生巅峰,他最终火遍台湾,是在他成为体育解说员之后。

当时,傅达仁因为身体原因不再适合执教,他开始给电视台进行赛事解说,凭着良好的口才,他竟然在这个领域一炮而红。

1990年,他主持了北京亚运会的赛事解说;

1991年,他带着妻子登上了央视春晚,还表演了串场节目“山东大实话”。

然而命运的无常,总是打的人措不及防。

2024年,这个事业生活双丰收的社会名流,正快乐地安享晚年的时候,竟意外地发现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胰腺癌。

这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一旦发现,大多都已经步入中晚期,治愈率非常低,甚至被业内称作“癌症之王”。

当时,医生告诉傅达仁和他的家人,即便动完手术,存活两年的可能性也只有50%。

此时,傅达仁已经83岁了,手术风险大不说,术后的生活也痛苦难耐。

一向乐观积极的傅达仁,人生第一次感到了绝望和无助,经过冷静的思考之后,他决定放弃手术,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虽然傅达仁已经做好了顺其自然的打算,但他还是低估了疾病带来的痛苦。

在癌症里,胰腺癌不仅死亡率极高,患者的痛苦指数,也相对比较大。

胆管堵塞、恶心呕吐、上腹剧烈疼痛……这些困扰,屡屡让傅达仁感到生无可恋,原本想平静地迎接死亡的他,逐渐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

他想到了安乐死。

所谓安乐死,就是针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由于精神和肉体极度痛苦,在病人和亲友的要求、以及医生的认可下,在生命垂危时,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过程。

这种“幸福的死亡”,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但是受到伦理和人权的限制,目前安乐死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合法。

傅达仁的妻子和儿子得知他的想法后,当即表示反对。

他们觉得,只要傅达仁多活一天,他们就可以在这个世上多团聚一天,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这种骨肉亲情。

儿子傅俊豪是傅达仁60岁时生下的孩子,老来得子的父亲,非常宠爱这个儿子,

或许是父子年龄相差较大,傅俊豪从记事起,他就总听到父亲说“我要死了”,这让他对父亲的依恋始终都很强烈,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失去父亲的准备。

为了不让父亲总是想着怎么去死,傅俊豪建议父亲去写一本回忆录,一方面,他希望父亲有事可做,另一方面,他也希望父亲因为回忆过往,而留恋人生。

找到生活的目标之后,傅达仁果然能够咬牙坚持去做一件事了。

即使饱受病痛折磨,傅达仁的创作速度依然很快,不到半年就写完了。

2024年12月,他的回忆录《达仁传奇:不为人知的新闻与秘闻》,由时代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他把自己的人生成就又推进了一步。

目标完成后,傅达仁又惦记起了安乐死的事,傅俊豪赶紧帮父亲继续找事做。

他给父亲和自己一起报了一个油画班,想陪着父亲一起搞创作。

虽然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傅达仁一心向死的念头,但回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天夜里,傅达仁想上厕所,看到妻子在身边睡得正香,他不忍心叫醒她,就想自己去。

可是刚刚下床,他一个踉跄栽倒在地,妻子和儿子都被吵醒了。

傅俊豪来到父亲的房间,看见倒在地上表情苦痛的傅达仁,他的心里也难过极了。

接下来,傅达仁一天比一天消瘦,生活也越来越不能自理了。

为了减轻痛苦,他每天需要服用大量的止疼片,慢慢地,止痛药的作用越来越小,止痛时间也越来越短。

终于,他向台湾当局递交了安乐死的申请书。但是,安乐死在台湾是不合法的,所以他的申请被驳回了。

无奈之下,傅达仁提出让家人将他带到瑞士,去了解安乐死的整个过程。

当时,世界上已经有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在法律上获准了安乐死,但瑞士,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允许为外籍人士执行安乐死的国家。

“在最美的地方安乐死去”,似乎成了很多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一个“美丽”的临终愿望。

但是现实中,也有一些人,因为被瑞丽美丽的风景所打动,进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所以傅俊豪带父亲去瑞士,也是抱着同样的期望的,他最初的打算,甚至就是带父亲去旅旅游,盼望瑞士自然的风景,能让父亲的病痛有所好转。

期间,傅俊豪依然在持续地做着父亲的思想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他回心转意。

但傅俊豪始终坚定地说:“儿子,你放心,我已经决定了。”

他们在瑞士待了一个月左右,期间傅俊豪生了一场病,傅达仁出于心疼儿子,终于同意跟傅俊豪返回台湾。

然而刚到台湾,一场生死攸关的事情,就在傅达仁身上发生了。

作为癌症晚期患者,傅达仁要经常使用吗啡贴片来止痛,可是那一次,他刚刚贴上贴片,身体就起了过敏反应。

当时,傅达仁一直吐,一直吐,来到医院之后,刚打上点滴,傅达仁就翻着白眼抽搐起来,这种恐怖的情形,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那一刻,傅俊豪终于明白:如果让父亲在瑞士喝下一杯药,三分钟睡着,父亲就不必忍受这样的痛苦了。

他在病床前,一边亲吻父亲,一边对他说:“爸,你要坚持!我们不要死在这里,我们还要去瑞士!”

虽然傅达仁还不能讲话,但傅俊豪清晰地感觉到了父亲的求生意志,他继续鼓励父亲说:“爸,我要结婚了,你要赶紧好起来,帮我们办啊。”

终于,2024年2月,傅达仁拄着拐杖,出席了儿子的婚礼,他人生最大的愿望达成了。

傅俊豪也终于决定,要帮父亲完成最后一个心愿:

安乐死。

在去瑞士之前,傅达仁邀请了很多朋友,请他们在自己走了之后,以他为例,为推广安乐死进行努力。

傅达仁最大的希望,是人们都可以了解安乐死,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安乐善终。

在瑞士,官方把安乐死称为“协助自杀”,需要在当事人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经过两名以上的医生反复审核之后,才可以给病人开具那杯毒药。

最后这杯药,要由他自己喝下去,或者由他自己,按下按钮注射进去。

因为傅达仁的父亲傅忠贵将军,是在6月6日战死的,所以傅达仁选择了在父亲纪念日的当天,与这个世界告别。

那一天,一家人在善终机构的一间温暖的房子里,一边唱歌,一边说着临别的话。

当时傅达仁神色坦然,还心情颇佳地跟前来送药的医生开玩笑。

之后,他又对着镜头表演了人生中最后一段体育解说,当作自己留给世界的谢幕演出。

他一直不喜欢单数,因为他不想孤孤单单地走。

而极为凑巧的是,

他喝下那杯药的最后一刻,正是12点58分。

不一会儿,他微笑着说了人生的最后一句话:“亲爱的朋友,我没劲儿了。”接下来,他便靠在儿子的肩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能够选择在自己最喜欢的时间、用自己最希望的方式离去,傅达仁终于心满意足地走了。

或许,这是他生病以来,睡得最好的一觉吧。

也许有人觉得傅达仁勇敢,但这份勇敢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生前,他曾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痛苦,你们外人谁知道?谁想死啊,我也不想。”

“但是那次吗啡过敏,我的感觉就是想死死不了,想活也活不了。”

在他死后,傅俊豪曾在父亲的墓碑前长跪不起,并对父亲道歉说:“对不起,我们一直阻挠你,因为我们舍不得,所以让你多受了这么长时间的痛苦。”

他还由衷地对媒体说:“在爸爸走了之后,我们才真正地了解到,对于家属的感受是平安的。”

然而生活中,有些病人,并没有傅达仁这样的自主能力,他们在绝望和无助中,选择了更极端的方式。

想起来前几天一条上了热搜的新闻:湖南一位患有绝症的女子,雇凶杀死自己未遂,“凶手”亦被判刑。

这名女子叫李小中,今年51岁,4年前,她患上了与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同样的疾病

——渐冻症。

她意识清醒,但身体就像一点点被“冻”住了,一旦发病,除了能用眼神与人交流,浑身肌肉完全不能动弹。

她曾几次尝试自杀,比如购买大量安眠药;在轮椅上缠铁丝,找机会把自己绞死;她还曾想拧开煤气罐,让自己静静死去。

但这些方式,最后都没能成功实施。

不得已之下,她先后用2万和5万的价格,雇佣了一个缺钱的朋友,让他帮助自己死掉。

最终,她自己没有死掉,那个朋友也以“故意杀人未遂”罪锒铛入狱。

也许有人会说,安乐死的好处那么多,那为什么在大部分国家都不能合法化呢?

其实任何一个法案的通行,都要考虑到社会、伦理、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哪一条不成熟,都会引发一定的负面效应,操作起来都非常困难。

“安乐死”一旦以法律形式确认,就可能被人利用,以非法的方式剥夺他人的生命。

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左右,我们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我们要做出的选择。

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对死亡,有个清醒的认识。

当死亡逼近时,我们都应该好好思考自己该如何谢幕。

如果生活中,我们能带着“死亡早晚要来”的认识,去努力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或许,这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END-
作者:池鸿
编辑:柳叶叨叨

上一篇 2022-06-16 08:22:57
下一篇 2022-06-16 08:27: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