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杀了父亲判多少年(十三岁小孩杀死十岁小女孩)

2024年10月20日,大连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一年仅10岁的女孩在补习班放学路上,离家只有“拐个弯就到”的距离处被害。令公众感到极度不适的是,到案嫌疑人是一名2006年1月出生、年仅13岁的未成年人!据大连警方通报,加害人因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同时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将其收容教养。

警方通报前,关于本案的不少细节已在社交平台传播,任何故意杀人案场景、缘由的讲述和猜测都让公众感到痛心和愤怒,因本案受害与加害方均为未成年人,也让公众的惋惜和愤怒成倍涌出。

仅从官方通报看,当地警方在本案的处理上并无太大争议空间,也因为近年来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舆论热议,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比其他条款要有更高的普及率。现行刑法对公民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划线是在16周岁,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十项重罪的刑事追责年龄有所调低,为14到16周岁,包括本案在内的“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加害人,刑法给出的路径包括责令家长或监护人管教,以及“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在一项调查中,88%的人赞成调低刑事责任年龄。

大连13岁少年杀人案,警方依法决定对加害人不追究刑责但同时收容教养的处置应当说中规中矩。当然可以理解,公众在见闻和讨论类似案件时的愤怒,可能也不仅是看法律对加害人的具体处置方式,毕竟,无论再怎样的惩罚和处置都是无法挽回生命、让社会的愤怒和不安彻底消解的。

每到这个群情愤怒的节点,都有必要再次提醒,现行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立法程序,有网络情绪试图通过突发个案来让法律“特事特办”的举动并不理性。即便是因本案导致法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做出修改,修改并施行的法律也因为“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而无法适用于已经发生的这起极端恶性案件。

更何况,国家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也不可能完全与每一起突发个案的情况都相匹配。恶性刑事犯罪的涉案者年龄可能还会降低,这可能是某些极端个案,也可能确实是因为具有普遍性的小孩身体和精神发育状况变化,立法对社会现实的跟进需要有更充分的调研。

此前也不乏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建议引发热议,最近的一次就在2024年3月,有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议案,建议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降低到12周岁。客观地说,国家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也有调整,新修《民法总则》也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由10周岁下调至8周岁,但民事责任与作为最严厉法律手段的《刑法》所涉及的刑事责任还是存有一定差异,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需要严谨的立法程序,终究“远水不解近渴”!

相较于此前因加害人未成年而简单释放的个案,此番大连警方主动适用了收容教养条款,其后续执行情况以及长期的效果评估可能更值得关注。现行《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适用收容教养和工读学校矫治等内容都有原则性规定,实践中从少有适用到开始改变,不光是收容教养机构的设立和网点普及,也包括具体收容教养过程的细节完善,对心智不成熟甚至已有极度恶性行为记录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干预矫治,收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需要权责部门、专业机构的摸索和完善。

上一篇 2022-06-15 17:06:38
下一篇 2022-06-15 17:08: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