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图)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位于兴安盟中西部,旗境的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32.496千米。“科尔沁”为蒙古语,意为“弓箭手”,来源于成吉思汗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该军由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尔为兀勒都赤(指挥者),主要负责斡耳朵(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的重任。后来“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逐渐演变成哈撒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科尔沁右翼前旗(简称科右前旗)境内的索伦河谷和满族屯,在清代时是两个很重要的地方,与“皇家”有关,但如今使其出名的却是两部电影。

索伦河谷。据说清朝康熙皇帝北巡到此,见山川形胜、紫气萦绕,巍峨的群山环抱着一椭圆形盆地,三条玉带般的河流缓缓流去,河谷林带中飞禽走兽不时出没,认定是一方风水宝地。于是将此地封为御用狩猎场,并派兵驻扎于此,从此这里便称为索伦河谷。“索伦”系满语,汉语意为“狩猎的围场”。索伦河谷具体的范围不得而知,大致包括现在的索伦牧场、索伦镇、满族屯满族乡的区域,面积应该在5000平方千米左右。而所说的“三条玉带般的河流”应为洮儿河、满族河及哈干河。

索伦河谷草原,丘陵、湿地、交替杂处,层次感极强。草原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泉眼,滋养着这片神奇的沃土,绿草如茵,河如飘带,羊似珍珠,风景如画。这里不仅有将军石、鸡冠山、骆驼山、点将台、五龙石、九连沟等自然景观,还有多处文字、喇嘛头像、梅花鹿等图案的摩崖题记和金界壕、马魂碑以及苏联红军纪念塔、日伪时期所建的索伦火车站等人文景观。

索伦河谷虽然同为“皇家猎苑”,但因距京城较远,不及承德的木栏围场使用率高,名气也就逐渐的小了。而令其再次名声鹊起,进入公众视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发生的两件事。一个是拍摄电景《索伦河谷的枪声》,影片根据刘兆林描写军旅生活的小说改编,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故事片奖;另一件是在蒙古考古界引起一次轩然大波的“圣旨金牌”的发现。

“圣旨金牌”是元代传达皇帝旨意的高官所携带的“令牌”,作用类似于“工作证”。该金牌为圆角长方形片状,一端有圆穿,重350克,质地属于金银合金,其中金含量58.44%。长25.7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圆穿外径5厘米、内径2厘米,缘上錾刻“张字九十六号”6个汉字,牌子正反两面各有两行巴思巴文字,意为“皇帝的圣谕是不可侵犯的,谁要违背,将会被处死”。圣旨金牌最早于1961年被原收藏者在洮儿河索伦大桥下发现并传给后人。2000年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购得后,收藏于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2024年10月29日在“蒙元文化展览”上首度亮相。

迄今为止,共发现六块圣旨金银牌,其它五块皆为银牌。有两块在俄罗斯,一块在日本,另外两块分别收藏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作为国内外惟一一块元代巴思巴文的圣旨金牌,实为罕见的国宝。

满族屯。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札萨克图郡王布达齐第五子诺尔布台吉迎娶皇太极堂弟斋桑武次女萨木嘎其其格,皇室派60户满族人随公主来此定居生活。其后裔们不断繁衍生息,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满族屯满族乡。该乡是全国唯一的满族聚居并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满族边境乡。让满族屯满族乡再次落入众人视野,除了地处索伦河谷外,还有电影《风雪满族屯》。这部电影于2024年出品,讲述的是建国前及建国初期,牧区的土地改革故事。满族屯具有蒙古草原最经典的美景,集苍茫、野性、深邃、温婉、恬静于一身。60户满族人及其后裔,在历史的长河中与科尔沁蒙古人相融合,一样把“蒙古包、勒勒车、套马杆”作为三件宝,过起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当然现在早已住进了砖瓦结构的标准化住房,而洁白的蒙古包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和旅游设施。满族屯满族乡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其中满族屯嘎查202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景区景点有敖林敖包图大坝(蒙古语,一个多敖包的山岭)、毕其格台摩崖题记、康熙皇帝手植古树、满族屯博物馆等。旅游接待设施主要有小型宾馆、牧家乐和蒙古包等。

科尔沁右翼前旗还有万豪蒙古大营、索伦惨案烈士墓及纪念碑、察尔森水库、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科尔沁珍禽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景点。




上一篇 2022-06-15 13:16:08
下一篇 2022-06-15 13:18: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