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地人考北大清华多少分(北京女孩会嫁外地人吗)

文┃拾荒杂谈

(本文为拾荒杂谈原创,欢迎转载!)

全中国最排外的城市是哪座?

如果说认为所有外地人都是乡下人的“魔都”上海肯居于第二位的话,那么头名毫无意外将会落到首都北京身上。

因为在一些北京人眼里,外地人都是“农民”。

其实有这种思想也怪不得这些“北京土著”,当你从小生长在全国中心城市,身边熟人官职一个比一个大的时候,你也会有这种思想的。

可每次看到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就很不爽。(人果然还是只能安慰别人,不能劝解自己)

虽说“北京土著”不太讨人喜欢,但这并不妨碍首都对国人产生的巨大诱惑力。

发达的经济、便捷的交通、先进的教育、完善的医疗体系,除却人有点多以外,简直就是最值得居住之地。

怪不得无数人明明不习惯老北京的排外,却还毅然决然坚持“北漂”。

实在是因为北京身上的“美好标签”太多了。

因此今天就用几个有关北京的冷知识,让更多想“北漂”的人,或者正在“北漂的人”了解这座首都城市。

冷知识一:老北京时常为“粪”发愁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生理以及生存需求。

老北京照片

但谁能知道,在近古以及近代时期的北京居然还不能满足百姓最基本的“拉撒”需求。

因为“粪尿”这件事,北京城为此苦恼几百年。

这事儿还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和嘉靖年间。

当时朝廷为了增强北京城的防御能力,特地于宫城内墙外十数里地营造了外墙,将当时大多数北京内墙外的民居囊括在外墙以内。

外墙加内墙,两层防御。

皇帝很开心,睡得很安稳。

可城内的老百姓不开心了,因为修外墙的时候遗忘了一件重要的事:从外墙外修下水道接通城内。

说得简单点就是:外墙内的老百姓没有下水道用。

皇室在内墙可以无忧无虑地排放,下水道可以通到内墙外,保证内墙内不会受到臭味污染。

但内墙外的百姓可就叫苦连天了,这每日的排泄不能通过下水道排到城外,怎么办?

结果就是越积越多,储粪池也都堆满了。

按理来说这时候应该有粪工处理一下,运到城外吧?

可这城不是你想出就能出,想进就能进的。

彼时的北京城门进出手续也是颇为繁杂。更别说每天来来回回挑粪出去了。

城内的粪运指定是难运出去了。

无奈之下,震撼许多人的近古奇葩现象出现了:

天下之中枢的京城竟然到处有人随地便溺,以至京城除主干道外,到处粪尿连天。至夏天之时,皇城内的名花异香竟被城外恶臭熏得退避三丈。

至于下雨天,特别是暴雨天,城内通水渠道被堵塞之时,那样的场景估摸着人生不想再来二回。

就这样吭哧吭哧到了近代时期,现代卫生观念开始普及,本以为这时候北京的排泄现象能够好点。熟知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时候又出现了以维护“粪”为势力的人群——京城“粪”霸。

说来也搞笑,粪霸的利益点就是卖粪抽成。

老北京达官显贵家有旱厕,吃得好,排得好。于是粪霸就指挥手下去取,然后制肥,这是上等肥,值钱但是量少。

中等肥就是平常百姓家在固定地点聚集排泄之地的粪。这是粪霸一方的“顶流产品”。

下等肥就是四处排泄的那种,不值钱,粪霸也看不上。

掏粪工掏粪工

这样的结果就是家里的粪被弄空,反而大街小巷的无人问津。

彼时官方想统一清理,由官方租赁人员清理到处理地方。

这样的行为就是动了粪霸的“蛋糕(这个形容怎么那么恶心?)”。

后来自然不了了之。

直到新中国建立,以不可阻挡之力彻底消除了“粪霸”,开始推行全面旱厕,并修建下水道。

而后又是更为先进的排泄系统替代了旱厕。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旱厕全面退出北京城。

困扰了老北京人几百年的“粪”终于圆满解决。

冷知识二:北京到处都有的某各庄

北京很多地名起得让人一头雾水,但读起来特别有调。

庞各庄的西瓜

经典代表就是某各庄。

比如地铁站——善各庄、著名乡镇——庞各庄、村级单位——何各庄、董各庄、侯各庄等等。

这个“各庄”名在全国各地极为少见,却在北京内“大放异彩”。

有人怀疑这是满文化的起名方式,但经不住推敲。

后来许多文化专家经过共同研究得出了一个比较可能的结论:“某各庄”其实应该是“某尕庄”,是因为读音斜化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非常常见。

而“尕”的意思正是“小”,“侯各庄”意思就是侯姓人为主的小村庄。

冷知识三:北京的胡同名很有意思

“胡同”是北京城特有的叫法,主要来源于蒙古语。南京建制和北京也差不多,不过南京城多数叫“巷”、“弄(long)”,当然,北京也有“巷”。

北京另类的胡同


说完了胡同的建制,再来说说北京的“胡同名”为什么很有意思?

在很多人的眼中,“巷弄”的名字一般都是古色古韵,非常有意境感的。就比如南京最著名的“乌衣巷”。

既然胡同和巷弄一样,必然也是得起个好名。

但北京城表示:我不要。

不过是地名而已,要起就要接地气,最好在加点霸气进去,太文绉绉的过于阴柔,有点靡靡之音的感觉。

所以老北京就出现了这样起名风格的胡同:棺材胡同、母猪胡同、张秃子胡同、王寡妇胡同等等

其中“棺材胡同”就曾经是“王恭厂大爆炸(天启大爆炸)”的主要场所。

这名是接地气了,不过后来随着发展,这样的名字就越发不雅。

最后北京城终于妥协,对原来的胡同名进行了谐音改良:

棺材胡同变成了光彩胡同;

母猪胡同变成了梅竹胡同,后来变成了北梅竹胡同;

张秃子胡同变成了长图治胡同;

王寡妇胡同也变成了王广福胡同

冷知识四:北京地铁四号线越靠近起点的高校越厉害

这个对于北京本地人,或者说北京上学的学子而言并不算是什么冷知识,但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人而言,那就不一样了。

北京有一条地铁线特别有趣,可以说坐这个地铁的人有很多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北印刷

为什么这么说?

那是因为地铁四号线是我国接通顶级名校最多的线路。

而且这线路还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先从四号线终点站反着推一遍:

从终点站天宫站往北,

到达清源站,下车的是北京印刷学院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学生;

到达魏公村站,下车的学生里多数是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

过不了几个站到达海淀黄庄站,在这里下车的学生八成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材生。

下个站是中关村站,中国科学院就在不远。

紧接着再下一站就是北大东门,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就在此地。

往西再继续坐一站,圆明园站下车,这时你会发现身边的学生身上有清华大学的校徽。

中国两大最高学府的学生都已经下车了,

然而车上还有几位沉稳有威严的人在端坐,别怀疑,下面还有一站叫

“北宫门站”

,他们就在这个站点下车。

你问这些人都是哪里的学生?

自己一查地图便知。

冷知识五:北京现在还有些地区用“分钱”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你有多久没有见到一分钱了?当然不是指你抢到的那一分钱微信红包,而是真的一分钱!

反正我是有十多年没用过也没见到过了。

然而在北京的一些“土著超市”里,店家再给顾客找零的时候还是会有几分找几分。

现在这样的店愈发少了,几年前听说“稻香村”的蛋糕店还会有这样的,不知道真假。

但起码在十年前的北京,这样找零到“分钱”的店还是有的,数量还不少。

相较于南方某超市率先开启的“凑整”之风,感觉北京的“不占一分钱便宜”虽然麻烦点,可这心里就是舒坦。

由此看,其实北京也不是多么“神话”的城市,不过是顶了一个首都光环,早几十年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北漂的人啊,这儿和你的故乡一样,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上一篇 2022-06-15 07:39:59
下一篇 2022-06-15 07:41: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