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二胎政策是哪年(二胎新政策2024)

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口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24-2030年》,未来十几年,特别是2024~2030年,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根据预测,我国的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政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国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胎,到放开二胎,到今年的放开三胎,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单独二胎政策下,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则可以生育第2个孩子。2024年实施全面二胎,只要是合法的夫妻都可以生第2个孩子,但是在两次放宽生育之后,专家们却发现,并没有像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带来生育率的提高。人口学者翟振武在2024年时曾预测,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年度出生人口会达到4995万人,但是,2024年到2024年,分别出生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不到预测数量的一半。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放开二胎并没有达到鼓励生育的效果,效果不佳,2024年国家宣布放开三孩,但是几个重要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究竟是哪几个重要问题造成了如今生育数量下降的趋势呢?

一、住房压力

几十年前,许多农村人存在着养儿防老的观念,一个家庭生三个孩子、四个孩子的不在少数。但是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他们的生育观念也逐渐向城市居民靠拢了,面对城市的高房价,许多农民工连婚房都买不起,哪里敢多生孩子呢?

根据贝壳《2024婚房消费调查报告》,54%左右的受访者拒绝租房结婚。厦门大学周颖刚教授认为,生育率下降到2%以下,主要是因为成本约束,房价上涨会导致财富的不平等,对租房者来说,房价越高生育意愿越低。

购房者手拿100万,只能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买一套一般的房子,想在一二线城市立足就更难了。有人可能会说,房价高可以不买,但是在我国,房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套房子不仅代表着家,更是婚姻、养老、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买不下房子,结婚就成了一个难题,更别提生二胎、生三胎了。#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对经济稍显宽裕的夫妻来说,打算生三胎,就要考虑增加的住房成本。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就认为,放开三胎后,人们对改善类住房的需求会增加。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一个房价2万的二线城市,买下一套80平的房子都需要160万了,如果买一个140平的4房,仅增加的住房成本就有120万。受到高房价的影响,多数人买房是贷款买的,每个月的工资除掉房贷之后,又有多少多余的钱可以用来养孩子呢?

二、养育压力

养育一个孩子并不仅仅是添一双筷子的事情了。网络上有人做过统计,3~6岁时孩子读公立幼儿园,三年的教育花费在3~9万元之间,如果是私立幼儿园,花费更多。把一个孩子养到大学毕业,总共的花费在102~250万元之间。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父母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早教班应接不暇。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花费巨资买下学区房,以至于不少老破小学区房成为了投资客关注的对象。

如果家里有两个男孩,不仅要考虑短期的养育成本,还要考虑孩子长大后,结婚要花钱,买婚房也要花钱。如今大部分年轻人买房都需要靠家里支持,对那些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能把两个孩子养大,已经是竭尽全力,又怎么敢生三胎呢?

三、时间成本

放开三胎这个政策发布之后,我的一个女同事开玩笑说,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我非常支持生三胎。

养育孩子不仅要花费金钱,还需要付出时间。而付出时间更多的是女性群体。有一句歌词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其中就蕴含着女性对家庭的巨大付出。

以我的一个女性朋友为例,老大读初二,二宝不到三岁,现在要忙着给二宝找幼儿园,好一点的双语幼儿园需要提前一年排队。老大快升初三,也到了升学的关键阶段,自己的水平已经不能辅导老大的作业了,只好每天把孩子送去课外补习班才能跟上。虽然生老大的时候,她有足够的休养时间,但是在生完二宝后,明显感觉到精力不够,出来找工作的时候,不少企业也戴着有色的眼镜,认为有两个孩子的宝妈很难将全部时间放在工作上,于是她索性辞职在家全职带娃了。

生下一个孩子并不难,但是养孩子才是难事。如果不能解决困扰育龄夫妇的根源问题,在大部分人心中,养育两个孩子已经竭尽全力了,又怎么敢生三胎呢?

所以,和放开三胎相匹配的保障措施才是更加重要的,比如在女性怀孕和生产期间,有工作的女性不会被恶意辞退,没工作的女性可以申请育儿补助,多子女的家庭在买房上可以申请优惠。降低了人们的经济压力,才能让养育孩子不那么难。

再比如,增加教育资源的供应,减少校外培训机构乱收费问题,减少家长之间的互相攀比现象。过多参加校外培训,孩子累,父母的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也增加了。

我认为,只有解决了这些让年轻夫妇头疼的问题,降低养育孩子的成本,才能让生育率逐步提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出台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政策。

上一篇 2022-06-14 21:35:44
下一篇 2022-06-14 21:37: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