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常州市统计局发布
《202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组组数据
有增长 有突破
见证了常州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强富美高”
新常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GDP突破8000亿元
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初步核算,常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07.6亿元,首次迈上8000亿新台阶,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1%。
按常住人口计算,常州人均GDP再上新台阶,达到165724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5689美元),
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位列第四位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17.8亿元
新增协议外资项目数450个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17.8亿元,增长24.9%。其中出口2196.4亿元,增长22.3%;进口821.5亿元,增长32.4%。
全市实际到账外资30.7亿美元,增长13.0%。新增协议外资项目数450个,增长30.1%。其中超3000万美元项目93个,增长55.0%;超亿美元项目32个,增长52.4%。
粮食总产69.5万吨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3.7亿元,增长1.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2.6万亩,增长1.2%。粮食总产69.5万吨,增长0.7%。
旅游总收入1057.2亿元
全年旅游总收入1057.2亿元,增长27.5%;旅游总人数6999.4万人次,增长36.0%。4A级以上旅游总人数4700万人次,增长34.2%。
全市拥有等级旅游景区36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3家,国家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14家,2A级景区8家。
2023年端午小长假,常州入列十大最热门周边游目的地
累计建成天目湖和太湖湾两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天目湖景区、中华恐龙园景区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智慧旅游景区
环球恐龙城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8件
全年完成专利授权5546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79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8件。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15家,增长16.7%。新增江苏独角兽企业3家、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21家、江苏省高新区瞪羚企业74家。
全年人才总量达145.5万人
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1270人
全年人才总量达145.5万人,申报入选国家级人才重大工程13人,入选省“双创人才”35人,入选省“双创团队”2个。
全市引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10.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218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70人。
全市常住人口534.96万人
城镇化率为77.6%
全市户籍总人口388.16万人,增长0.4%。全市常住人口534.96万人,增长1.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5.0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19.94万人。城镇化率为77.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万人,扶持创业2.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0.6万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高于江苏平均水平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7元,增长9.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22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2元,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4:1。
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20所
新增学位3.1万个
全年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20所,竣工投用61所,新增学位3.1万个。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100%。
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9万套
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9万套,基本建成1.4万套,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9559套。28.2万平方米异地置换房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大板房”住户选房工作全部完成。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3个,惠及居民5.4万户,完成率达104%。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7.3万人
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7.3万人,增长3.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4.1万人,增长5.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8.0万人,增长1.0%。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40元,全市9272户、1.3万人纳入低保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1.2亿元。
乡村更美丽
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410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410个,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
新增沿江绿地1000亩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6.4%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持续深化生态绿城建设,扩绿3623亩,建成6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新增沿江绿地1000亩。
全市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下降8.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