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务局总医院官网(徐州矿务局属于什么单位)

文/张望


在四十多年,徐州矿务局各大煤矿的食堂是乡下没有的。食堂很大。大厅就像广场一张张圆桌排列有序。可同时容纳数几百人就餐。义安煤矿的食堂门朝西,东侧是窗口,最北面的是卖稀饭的,依次有卖馒头的、卖米饭的、大锅菜窗口、中锅菜、熟菜窗口等等,小炒窗口在最南面。这样一种颇具规模的有序排列,是在农村的小门小户里无法见到的。进食堂吃饭必须先有饭票,包括菜票和米票面票。饭票要用钱和粮票来买,而且是定量供应。有钱和粮票、定量供应,在那个时代对乡下的小伙伴们来说是很牛逼的事。我老家的嫂子每一次见我休班回家就笑着打趣,俺这工人兄弟又回来了,改天嫂子给你说个俊媳妇吧!旁边大娘说,你也不要瞎操心了,人家吃定量的,怎么也得找个带饭票的!——带不带饭票意味着一种身份和另一种身份的迥然不同。

曾经的庞庄煤矿张小楼井食堂库房


腰里装着饭票,能自由地出入大食堂,这是工人才有的特权,而那时候的工人,是有条件要求找一个俊媳妇的,哪怕自己有些丑。那个时候的徐州煤矿是个香饽饽,听说市里面很多有头有脸的人家的子女亲戚都钻窟窿打洞朝矿务局调。而我们这一波,就是因为老子干了煤矿,替老换幼或者靠带工,就这么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煤矿。兜里有饭票,仿佛在腰里绑了铜板,走起路来都是六亲不认的样子。那时候兜里没有手机之类的玩意,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就是下井的灯牌换衣箱钥匙,一个就是用橡皮筋捆着的一叠饭菜票。

关井后的庞庄煤矿张小楼煤矿食堂

食堂的菜好像一直很好吃,而且价格便宜,当然这是依现在的眼光来看。菜票分五角、两角、一角、五分,最小的面值是一分钱。记忆中菜票最大的面额也没有见过以“元”为单位的。五分钱可以吃上一份不带肉的大锅菜,花上一毛到一毛五菜里就可能出现肉星或者油滋滋。三毛钱就一定能吃上带肉的中锅菜了。三毛以上则可以任挑任选的炒个小锅菜了。一分钱能干啥?可以买一份五香疙瘩咸菜,配上一碗稀饭两个煊腾腾的大馒头凑合一顿饭也没有任何问题。当然特例也是有的,我们隔壁工区的小叶谈了个对象在中锅菜窗口卖菜,乖乖,他花一毛五买的菜愣是比五毛钱小菜的肉还多。让我们工区的几个小伙子颇是眼红,一到窗口就和那白衣小妮子说些不咸不淡的话,直到人家翻白眼才无滋拉味的离开。米面票则有一两二两四两等面额。一两米票可以打上一碗稀饭,如果炊事员看你顺眼,勺子下挖,倾斜上移,你这一碗稀饭则不逊二两干饭。二两面票则可以买一个馒头,那馒头蒸得筋道,多少年后,食堂馒头的味道依然让人津津乐道。

1986年庞庄煤矿综采二区工人在井下吃班中餐 摄影 刘凤亭


去食堂当然主要是吃饭,其实井下年轻人的心里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能不能“挂”上一个行政科的小娘子。这也不怪大家,在煤矿有两大窗口单位,一个是井口灯房,一个就是食堂。灯房女工穿蓝大褂,食堂女工穿白大褂,一蓝一白,对于井下的矿工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爱情窗口”,一旦走进大罐,眼里看到的便一律可都是大老爷们的黑脸。但我身边熟悉的小伙伴似乎并没有中彩的幸运者,虽然现在看起来他们都很优秀。他们进了食堂从左到右各个窗口都要溜一遍才开始买饭,一半是看饭菜一半就是看人,但总是收获一堆冷眼空手而归。倒是因为调皮给食堂的白衣小娘子逐个起外号,什么坷气脸、小坐圈等等,没有啥好听的名,多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闹的。倒也可以理解,谁会把吃不到的葡萄说成是甜的呐,想说甜咱也不知道呀!正常上班,每天至少要跑两次食堂,班前一次班后一次。临时客串送饭工的日子,班前会后还要再跑一次食堂。班后的那一次进食堂,多数的情况下要弄一杯小酒。不是煤矿工人都是海量,也不是矿工嗜酒。井下工作环境潮湿阴冷,体能消耗大,而酒是去潮解乏的好东西,尤其是一些老矿工,上井后到食堂多数是要弄上一杯的。

原夹河煤矿食堂(图片来自网络

记得食堂有散酒卖,价格记不住了,也有成瓶的八五酒卖。散酒就用缸子盛着。有细品慢啜的,每一次小抿都意味无穷。仿佛喝着的是玉液琼浆。也有一饮而尽的,用手一抹嘴,稍捂上片刻,带着一脸的“恣”样,哈出一口酒香。我相处不错的师傅是个特例,好像记不得他主动喝酒的样子,但因为调解我们几个年轻人之间纠纷的事,倒是组织了几次喝酒。喝酒的形式大多是AA制,每人买一个菜,凑在一起。一桌子的菜就算都是小炒也就是十块钱以内可以搞定。荤素搭配,热凉都有,喝得昏天黑地。当然,那时的十块钱也不算少了,差不多是我们这些年轻的掘进工月工资的四分之一。酒无好酒,菜无好菜,但那时有好的心情,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好时光。班中的那顿班中餐也是由送饭工在大食堂买的,较为经典的品种有烤饼、油饼、咸菜、咸鸭蛋等等。父亲在庞庄矿工作时,我第一次知道面包的滋味,那面包就是父亲从班中餐里省下的。每个星期带几个回家,面包都是干硬的,一咬掉渣,但那是真的又香又甜呀!而且我一度认为面包本来的样子就是硬梆梆的,后来见了软软的面包,我还一直怀疑这面包被人作了假。

原某煤矿职工食堂内景(图片来自网络公开图片)


上了班,入了套,便与食堂结下了缘。考上煤校上学,吃煤校的食堂,带着工资上学端着碗朝小炒窗口一站,引得普通中专的小子丫头们好生羡慕。再后来去了垞城矿、去了权台矿、去了张双楼矿,每个矿的食堂有自己的特色,但总体格局上却是大同小异的。垞城的馒头、权台的二嫂子饼、张双楼的熟食、夹河的羊肉汤、旗山的月饼等等,好像矿务局还搞了个“一矿一品”的创建,有意把这些特色食堂产品引到更大的市场。可惜这些好吃的东西出了矿上的食堂好像便失了鲜香韵味,再见时已不是青梅竹马的模样。


原义安矿二道防线女工在井口为职工送汤圆 摄影李建

自徐州煤源枯竭后,很多矿都没有了,食堂也没有了,食堂里的人也散了。那么多好吃的煤矿食堂美食,只能在记忆回想了!

上一篇 2022-06-10 10:13:02
下一篇 2022-06-10 10:15: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