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大帝与天官赐福的区别

紫微大帝与天官赐福

三官总诰 志心皈命礼
唯三圣人 乃壹太极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无量品之褒 紫微清虚洞阴
总领功过 赐福赦罪解厄 溥济存亡
道冠诸天 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 三宫九府 应感天尊

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的合称,全名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民间,三官大帝俗称的「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

紫微大帝与天官赐福

三官帝君在道教地位

三官帝君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为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最早奉祀的神灵。即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三官神源于原始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东汉时早期道教吸收传统的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很高。

紫微大帝与天官赐福

三官帝君的信仰起源

三官信仰来自我国古代先民与兄弟民族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据《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座。”《全唐文》记载唐南诏王异牟寻与剑南西川节度使巡官崔佐时订盟时的盟文:“谨诣点苍山北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渎、及管内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也是在国行会同之礼及诸侯之盟神.

东汉时,张陵创立正一盟威道(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紫微大帝与天官赐福

三官帝君的职能

道教建立吸收后,对“三官"改变了旧有的“会同之礼”与“盟神”的观念。”多了主宰人间祸福的职能。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记载:“三官所执,生死苦对,考由明法曹。”

《太上三元赐福敖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记载:“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云笈七签》:“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人亦法之”

《三官灯仪》:“真都元阳,紫微宫主,自然大圣,赐福天官,统摄天界,役使鬼神,保天长存。中元赦罪,主帝元君,灵真大圣,社稷之神,滋生万物,长养下民,祛除妖怪,保安家国,内外安宁。下元解厄,金阙洞阴大帝水君,清冷之神,驱雷逐电,海晏河清。”

天官大帝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大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与狱囚地狱受苦众生除罪簿、灭恶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咸赦(社)除之。

水官大帝又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减厄、解冤释结。

道教还多以“三官”连称,如“三官鼓笔”、“三官考召”、“三官书过”、“三官不录”等,其职责与功用演变为“考核善恶,司人功过,鼓笔簿录,列言上天。”

注:部分图文源自典籍及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小道有话要说:

点赞+评论+转发+分享此文章功德无量,福生无量天尊。

上一篇 2024-05-27 02:03:35
下一篇 2024-05-27 05:27: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