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童装(菲哆啦童装)

  从上世纪村里童装产业兴起,到10年前经营者们开始拥抱电商,村里、镇里也极力为商户们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


  从上世纪80年代一条仅0.8平方公里的“扁担街”起步,今天的吴兴区织里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基地,产量占全国2/3,年销售额超650亿元。



  近年来,在消费模式、消费习惯转变和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织里童装主动拥抱市场之变,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尤其在电商平台的带动下,做到了单款童装就可以在“

淘宝

”上销售几十万件的惊人成绩。其中,还涌现出了以大河村为代表的“淘宝村”。连日来,记者在大河村探寻发展背后的共富密码。


  搭上“数字”快车 缝纫机换成了计算机


  大河村位于织里镇西郊。村里,童装店随处可见,路上车水马龙,运送童装的车辆不停地驶入驶出。因为电商销量出色,2024年,大河村被

阿里

高峰论坛正式评为“淘宝村”。


  陶丽娟的店就在路旁。眼下,她正在盘点着货物。“去年直播带货的销量在2000万元左右,其中双‘十一’的销量占比非常高。”陶丽娟说。随着今年“双十一”的临近,她已经开始忙着备货了。


  她告诉记者,以前销售都是实体店,顾客上门选货,现在,“云逛街”“云购物”成了时髦,于是几年前,她瞄准了直播电商开起了直播间,创办了“睿妈潮童”品牌。“一开始做直播还不怎么样,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购物,特别是疫情以后,线上销量大增。”


  大河村党总支书记陶忠明说,像陶丽娟这样转战线上的童装店,在村里极为普遍,如今村里电商数量已经约有1500户,去年销量达到了5.6亿元。



  数字化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销售端,在生产端同样如此。


  在湖州龙之翔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加工着衣服。与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同,一条半自动吊挂数字流水器连通着衣服加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一块块布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衣服,所有的环节都在这条流水器上进行。


  “原来的生产方式是一个工人做一件衣服,很难做到统一和标准。”湖州龙之翔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强介绍,2024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引入了半自动吊挂数字流水器,使得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个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工人的生产数据,工人自己能看到,我们也能看到,大家都更有动力。”


  大河村的变化,也影射了

织里镇

的变化。织里镇童装办副主任俞国平说:“近年来,织里童装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快童装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童装行业大脑建设,实现童装企业系统化管理和数字化决策;另一方面,引进织里童装直播电商基地、举办快手织里童装节,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补齐电商短板,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品牌影响力。”


  优化营商环境 “定心丸”让发展有底气


  从上世纪村里童装产业兴起,到10年前经营者们开始拥抱电商,村里、镇里也极力为商户们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


  从最开始的基础设施做起,村里统一了门头门牌,扩宽了路面。为了畅通物流,村两委跟快递公司谈,为童装企业争取到最优惠的物流费用,积极推进“智慧织里实施建设项目”,为大河村的电商发展提供更为稳定、快速的通信网络支持……


  两年前,湖州天伦服饰的总经理蒋国荣遇到了难题,因为要建新厂房,再加上疫情影响,资金一下紧张起来。村两委得到消息后,主动为他联系银行,蒋国荣顺利地拿到建厂贷款。如今,新厂房已投入使用,一件件衣服从新厂房发往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陶忠明说,“这两年镇里为了加快童装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许多政策,比如去年出台的‘童八条’,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鼓励童装企业上规升级、创新发展,以及支持‘网红经济’等。”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面对产业转型带来的挑战,

织里

加速“腾笼换鸟”:建设童装产业示范园和小微产业园,破解童装低端生产格局;成立童装质量检验中心、电商孵化中心、童装设计中心;搭建童装大数据、人才支撑、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平台……


  为了更好地连接政府与企业,织里还成立了织里童装商会。通过定期开展党史教育、企业沙龙、实地走访、组织活动培训等,增强了企业间交流合作、拓宽了企业视野、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今年以来,织里童装商会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主动作为,积极发挥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织里童装商会秘书长冯海明说。


  实现藏富于民 村民们的“人生逆袭”


  大河村童装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小人物”也完成了“人生逆袭”。


  施建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织里人,2024年刚大学毕业的他和妻子两个人回到家乡开始从事童装生意。“我们也是白手起家,一开始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学,打样、拍照、美工、运营都是我们自己做。”


  慢慢地,跟着前辈学习,施建伟的小作坊也慢慢变大,趁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如今,施建伟有了自己的厂房和场地。“现在我们已经把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外包出去,更加精细于自己专业的领域,做服装款式的设计,做更好的童装。”施建伟说。


  大河村被评为“淘宝村”那一年,安徽人陈大海向亲戚借了一万块钱,带着妻子来此创业。“我是安徽人,退伍后在深圳打了10年工,并没赚到什么钱,听说‘童装之都’的织里镇机会多, 2024年过来干上了缝纫工。”踩了四年缝纫机的陈大海,眼见这里每天在发生致富的传奇故事,便和妻子在大河村租下店面。


  从开“夫妻店”、开工厂,再到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团队在网上销售,短短几年时间,插上互联网“翅膀”的陈大海攀登上了事业高峰,去年还在安徽老家购置了9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把自己也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传奇。


  借着童装产业东风,让大河村加快了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陶忠明介绍,一个普通的机工,月工资在10000元左右;版师、样衣工,月工资15000元左右。童装产业上下之间的工资差距非常小,而且,近些年童装企业的工资涨幅也非常高,原来一个技术工人一个月可能只有3、4千元收入,现在至少在8千元以上。“尤其疫情后,随着店铺经营模式的改变,主播成了新兴热门职业,一名主播稍有些带货能力,就能轻松开到1万元以上,甚至更高。”陶忠明说,“我们村有3000多本地人,6000多外来人口,超过9成的人从事童装产业,或从事童装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工作。如今,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两辆小汽车,这也算共同富裕的一个表现吧。”


来源:湖州晚报


上一篇 2022-03-07 17:49:01
下一篇 2022-03-07 17:49: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